投稿
LINE

【指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共识推荐

来自  CUG  2020-01-19

正常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具有活瓣样功能,只允许尿液自输尿管流入膀胱,阻止尿液反流。如果活瓣样功能受损,尿液逆流入输尿管和肾,这种现象称膀胱输尿管反流(VUR)。VUR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系活瓣机能先天性发育不全,后者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后尿道瓣膜症、神经源性膀胱等。本篇内容根据国内共识推荐针对原发性VUR的诊断、治疗、随访精简讲解。


诊断


1.就诊评估


(1)病史询问


VUR患儿多因发生发热性尿路感染(fUTI)或产前肾积水就诊。病史询问需包括UTI病史、家族史,如厕训练期后的儿童需询问排尿、排便习惯等。


(2)体检


体检需评估儿童发育状况(身高、体重和基础血压)。


(3)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提示尿路感染(UTI),需行尿培养检查。


(4)影像学检查


①泌尿系统超声:是评估肾脏情况的首选方法,如果发现双侧肾脏皮质异常,需行血肌酐检查。


②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是诊断VUR的金标准,能提示解剖结构异常,同时评估反流程度,但VCUG诊断的准确性与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及图像的判断水平有关。


③肾同位素检查: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同位素是显示肾脏皮质情况、检测肾瘢痕形成、评估分肾功能的最佳方法。


④排尿性膀胱尿道超声造影检查(VUS):可作为VUR的筛查或随访方法之一;该方法建议用于以下病例:评估女性患儿VUR的初诊检查方法、经保守或手术治疗的女性及男性VUR患儿的随访检查方法、可能罹患VUR的高风险人群筛查(如VUR患儿的直系亲属、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儿等)。


⑤排尿性核素膀胱造影:相对VCUG放射暴露小,能确定有无VUR,但是反流分级不精确,通常作为随访方法。


⑥膀胱镜检查:仅在疑似膀胱输尿管结构畸形,如输尿管口旁憩室、输尿管开口异位时使用。


2.不同人群VUR的影像学检查


(1)产前肾积水儿童


产前肾积水中7%~35%存在VUR,其中2/3为Ⅲ级以上,Ⅳ~Ⅴ级VUR中约50%存在肾脏异常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处于相对脱水状态,建议出生1周后行泌尿系统超声评估。出生后2个月内连续2次超声检查均无肾积水,提示VUR可能很小或仅存在低级别VUR。


产后超声发现以下情况建议进一步行VCUG检查:重度肾积水(SFU Ⅲ~Ⅳ)、重复肾伴肾积水、输尿管囊肿、输尿管扩张、膀胱异常;VUR患儿合并UTI,也建议行VUCG检查。


(2)fUIT儿童


首次出现发热性尿路感染(fUTI)后需行超声检查,如发现肾积水、肾瘢痕等高级别VUR或者肾脏受累的情况,建议行VCUG检查。对于2次以上fUTI患儿也建议行VCUG检查


(3)VUR亲属间筛查


VUR患者的同胞及其子女建议做超声筛查并密切观察。


(4)BBD儿童


密切监测膀胱肠道功能障碍(BBD)是否出现fUTI是必需的,一旦发生fUTI需考虑BBD合并VUR的可能,建议做尿动力学和VCUG检查,有条件的情况下完成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治疗


VUR的治疗原则是避免及减少肾盂肾炎发生,保护肾脏功能。


1.保守治疗


基于VUR有自愈倾向,首选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观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CAP)、包皮环切和BBD患儿膀胱功能锻炼。其中,CAP使尿液无菌,减少fUTI发生,避免了肾瘢痕的形成,是目前首选的保守治疗方法。所选择药物为抗菌谱广、尿内浓度高、对体内正常菌群影响小的抗菌药物。


(1)治疗方案选择


1岁以内VUR儿童发生肾瘢痕的危险性高,如有fUTI病史或筛查发现高级别VUR(Ⅲ~Ⅴ),推荐CAP治疗;而低级别VUR(Ⅰ~Ⅱ),可等待观察或CAP治疗。


1岁以上儿童如伴发BBD,推荐使用CAP治疗。


不合并BBD的患儿,可选择性行CAP治疗;亦可对无反复UTI及肾皮质瘢痕的患儿进行等待观察,有UTI时及时予以抗感染治疗。


应注意,BBD可导致CAP治疗过程中fUTI发生率增加、VUR自愈率下降、内镜注射治疗治愈率下降、手术后UTI发生率增高。因此,诊断过程中必须评估是否合并BBD,在治疗VUR过程中须积极治疗BBD。


(2)保守治疗期间的随访


每年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血压和体重。同时每年通过尿常规检查来监测蛋白尿和菌尿情况,通过超声检查来评估肾脏发育情况和瘢痕情况。此外,每1~2年行VCUG检查,对于高级别VUR(Ⅲ~Ⅳ)或伴 BBD的VUR,自愈率可能较低,VCUG复查的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高级别VUR、超声发现瘢痕形成、或随访中出现突破性尿路感染(BT-UTI)、血清肌酐值升高,建议行DMSA检查。


如等待观察患儿出现fUTI,建议改用CAP治疗;CAP治疗期间出现BT-UTI,可选择手术治疗或者改用其他抗生素继续采用CAP治疗。


2.手术治疗


VUR的手术治疗指征包括:CAP治疗出现BT-UTI,随访过程中发现肾发育延迟、VUR持续存在及DMSA发现肾功能不全,产生新发瘢痕等。


手术原则为延长膀胱黏膜下输尿管长度,重新建立抗反流机制。


开放手术治疗VUR的成功率为92%~98%。常用膀胱内途径术式为Cohen术,较为适合双侧VUR患儿,但术后输尿管开口移位可能造成成年后输尿管镜操作困难。常用的膀胱外途径术式为Lich-Gregoir术,治疗双侧VUR时存在术后暂时性尿潴留的可能。


腹腔镜手术包括经腹膀胱外和经膀胱的气膀胱输尿管再植手术,建议在条件成熟的医院开展。


随访


VUR对健康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目前无法准确预测,患者需要长期关注高血压(特别是孕期)、肾功能受损UTI复发等情况的可能,建议长期随访。

下一篇
【病例】体检发现罕见肾肿瘤,结局良好
年轻男性,无任何不适,体检发现肾肿瘤,MRI及CT诊断均提示恶性可能,但实际并非如此......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3岁,因“体检发现左肾肿瘤4个月”就诊。无明显泌尿系症状,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B超:提示左肾中部可见低回声,约4.9 cm×4 cm,回声尚均匀,边界尚清晰,形态规则,外凸,其内可见点状彩色血流。 计算机断层扫描动静脉造影(CTAV):左肾可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大小5.3 cm×4.7 cm,突出肾轮廓外,部分凸向肾窦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CT值40 HU,增强后CT值63 HU(图1A)。 肾脏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显示左肾中极外侧实质可见类圆形肿块影,约4.5 cm×4.2 cm×4.5 cm,突出肾外,加权信号低于周围肾皮质,T2加权呈长短混杂信号,IVIM病杜周呈弥散受限的高倍号,病变周围可见环状低信号假包膜,边界清晰,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图1B)。 MRI及CT诊断均提示恶性可能。 图1:CT及MRI提示左肾肿物 A:CT示左肾肿物外凸性生长,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低于周围肾实质;B:MRI示左肾类圆形肿物,边界清晰,信号强度较周围肾实质略低 诊疗经过 经术前全科讨论后,决定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中于肾中极背侧见肿瘤,约4.0 cm×4.0 cm,阻断肾蒂后,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约0.2~0.5 cm,行左肾部分切除术。 肉眼观:肿瘤约鹅蛋样大小,包膜完整,剖面呈灰白色鱼肉样细腻组织(图2A、2B)。 光镜下:瘤细胞呈编织状分布,细胞核略长,胞质红染。 免疫组化:CD34(血管+),Ki-67(1%+),SMA(+),HMB-45(-)(图2C、2D)。 结合镜下所见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考虑左肾平滑肌瘤。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6天出院。随访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图2:术后大体标本及病理结果 A:肿瘤大体外观,包膜完整;B:剖面呈灰白色鱼肉样组织;C:镜下所见(HE,×20);D:免疫组化SMA(+)(×20) 讨论 关于肾脏平滑肌瘤 1.流行病学特征 泌尿系的间质良性肿瘤很少见,其中肾脏平滑肌瘤更为罕见,该病多起源于近端肾包膜、肾盂及肾血管的平滑肌组织。 早期美国Brady研究所报告的数据中,临床上的肾平滑肌瘤约占所有肾良性肿瘤的1.5%,仅占所有肾肿瘤的0.29%,但是尸检报告中的患病率却高达4%~5.5%。患者中约2/3为女性,好发于白种人,发病年龄多为20~50岁,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 该病在双侧肾脏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肿瘤多位于肾下极,按肿瘤生长的位置可将其分为3类:肾包膜下型(53%),肾包膜型(37%)和肾盂型(10%)。 2.临床表现和体征 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肾区包块,腰腹痛和血尿,三者同时出现的概率很小。 3.病因 肾血管平滑肌瘤的病因尚不明确,雌激素、孕激素与生殖系的平滑肌瘤尤其是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病密切相关,而肾平滑肌瘤也好发于围绝经期的女性患者,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肾平滑肌瘤的发生发展。此外有研究指出该病的形成可能与MED12、HMGA2基因突变,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关。 4.诊断 肾脏平滑肌瘤的诊断依赖于镜下所见和免疫组化结果,因为其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肾细胞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或者肾部分切除术。 5.鉴别诊断 与该病鉴别困难的疾病主要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肾平滑肌肉瘤与肾细胞癌。 典型的AML因含有脂肪成分而易于鉴别,但脂肪成分含量低的AML与平滑肌瘤鉴别较困难,肿瘤的形态、假包膜及尖角征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特异性并不高。 肾平滑肌肉瘤曾被认为是由于肾平滑肌瘤恶性病变导致的,两者鉴别困难,但恶性肿瘤多具有外侵性生长,边界不清,血供丰富,镜下细胞排列致密,含有较多核分裂像和异型细胞,免疫组化Ki-67高表达等特点。 肾细胞癌体积较大时,因肿瘤多伴有出血坏死,液化和外侵性生长等特征可与平滑肌瘤鉴别。小体积的肾细胞癌形态与肾平滑肌瘤相似,在影像学上,增强CT表现为快进快出的不均匀强化,而肾平滑肌瘤因含有致密的平滑肌组织,增强CT呈缓慢持续的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肾实质。此外,肾平滑肌瘤在MRI中以低信号表现为主,弥散成像(DWI)时细胞排列致密,纤维成分高,有弥散受限的特征,可与恶性肿榴相鉴别。 6.治疗 目前,肾平滑肌瘤的治疗方式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术者的经验和水平等因素,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有肿瘤剜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和肾切除术。本病预后良好,术后生存率高,目前的报道中,未见肿瘤复发和恶变。 来源:王常明,王海波,孔垂泽.肾平滑肌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9,24(12):1063-1064.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