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泄是严重危害成年男性健康及其家庭性和谐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男科门诊患者求治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其治疗存在着认识不统一、方法不规范,许多治疗方法广泛应用却无法保证其疗效,甚至有扩大化倾向。《早泄诊断治疗指南》是中国性医学专业委员会最早制定的疾病指南,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1.制定《早泄诊断治疗指南》的必要性
与众多的临床指南相比,《早泄诊断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具有特别的意义。早泄发生率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及其配偶的性生活质量,给他们的精神与肉体造成了极大伤害,多数患者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早泄也困扰了大批临床医师,在医治疾病过程中感到很棘手,经历过挫折和失望,缺乏准确诊断的能力,并最终导致不能合理治疗。
此外,误诊误治与过度医疗所造成的高额医疗费用及医疗资源浪费,使其成为患者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巨大负担。但由于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且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存在明显分歧,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遵循,许多传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都应该或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新的技术方法不断涌现。
2.《早泄诊断治疗指南》的现实意义
《指南》应该是在现有资料和证据的全面客观分析后,对早泄临床问题最佳医疗实践的总结,理应成为医师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在选择科学合理的诊断技术、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制定疗效标准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在推进我国早泄的标准化、规范化诊治进程中的意义重大。
《指南》是对患者和医师权益的保障,使得医疗行为有据可依,也使得庸医和以嬴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没有了市场。近年来,通过强化的虚假广告宣传,一些所谓的专家和专科医院,可以把这种很普通的疾病渲染成洪水猛兽,而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早泄就是典型例证。过度渲染早泄及其危害,所为无非一个“利”字。因此,规范早泄的诊治非常必要。
3.《早泄诊断治疗指南》主要内容与特点
《指南》在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共计3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推荐了早泄的诊断治疗流程,对主要临床问题给出推荐意见,并标注了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指南》中对早泄的定义描述仍然不十分明确,这也是现阶段人们对该疾病认识局限的充分体现。在疾病的分类上却较明确,是引自目前国际公认的分类方法,即原发性早泄、继发性早泄、自然变异早泄和早泄样射精功能障碍。
多数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早泄的患病率为20%~30%。
早泄的诊断和分类应依据病史和性生活史确定。应对IELT、自我控制感、苦闷、人际交往困难和射精功能障碍进行多维评价。临床工作中应用自我估算IELT较为适当,而临床试验中则有必要采用秒表测定IELT法。
体格检查是PE最初评价所必需的,以便鉴定与早泄或其他性功能障碍,尤其是与ED有关的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或神经生理检查应在病史或体格检查特定结果指导下完成指定检查,一般不推荐常规进行。
早泄患者的治疗应该首先纠正包括ED在内的其他性功能障碍或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行为技术疗法有益于早泄治疗,然而这些疗法具有时间密集性,且需要得到伴侣的支持,故而难以实施。药物疗法是原发性PE治疗的基础。每日应用SSRIs是早泄治疗的有效药物,多数SSRIs的药代动力学类型使其无法进行按需给药,而达帕西汀是短效SSRIs,现已被许多国家批准用于早泄的按需治疗,我们国家也已经正式批准(而且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获得批准治疗早泄的处方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早泄患者并在医院使用。局部麻醉药可作为SSRIs治疗的有效替代方案。行为疗法可增加药物疗效,加强复发预防。
4.科学看待《早泄诊断治疗指南》
《指南》毕竟是较为强化地体现了多数专家的“共识”,所以在医疗行为中尽可能按照《指南》的意见去做显然是明智的,至少可以获得在当前比较理想的疗效,也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规避医疗风险,是对患者和医师权益的最大保障。
但《指南》与教科书是明显不同的,它只能给出疾病诊治的大体轮廓,而并不是精细和完整的系统。因此,希望根据《指南》来解决全部临床(疾病的复杂性及个体差异)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指南》所无法承担的责任。毕竟疾病有其自身的阶段性发展规律,不同的早泄患者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按照教科书中描述的那样来患病与康复,而医师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治疗体验千差万别,医疗行为很难用“对与错”来简单概括。
因此,《指南》的推荐意见也并非金科玉律,医师在具体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应该忽视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做到个体化的诊治原则。
本文引自《男科疾病诊疗理念 李宏军 2019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