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诊断检查】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诊断及检查详解

来自  李旭东  2019-08-14

神经源性膀胱(NB)是由于神经控制机制出现紊乱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诊断。根据神经病变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神经源性膀胱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此外,神经源性膀胱可引起多种长期并发症,最严重的是上尿路损害、肾功能衰竭。


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外周神经系统因素、感染性疾病、医源性因素及其他原因。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鉴别


主要包括3个方面:


(1)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


(2)下尿路和上尿路功能障碍以及泌尿系并发症的诊断(包括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和盆底电生理检查);


(3)其他相关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断。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


1.病史


(1)详尽的病史采集是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首要步骤,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知道自己患有神经系统疾病,除此之外还应询问患者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


(2)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史:如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发育异常疾病。


(3)代谢性疾病史:如糖尿病史,注意询问血糖治疗及控制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4)神经系统疾病史:如带状疱疹、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瘤、脊柱脊髓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史。


(5)外伤史:应详细询问自出生至就诊时外伤(尤其是脊髓损伤)的时间、部位、方式,伤后排尿情况及处理方式等。


(6)既往治疗史:特别是用药史、相关手术史,如神经系统手术史、泌尿系统手术史、盆腔及盆底手术史、抗尿失禁手术史等。


(7)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调查:了解吸烟、饮酒、药物成瘾等情况,评估下尿路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干扰程度等。


(8)尿路感染史:应询问感染发生的频率、治疗方法及疗效。


(9)女性还应询问月经及婚育史:初潮年龄可能提示代谢相关疾病。


2.症状


(1)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①下尿路症状(LUTS):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非常重要,可为分析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因果关系提供依据,LUTS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和排尿后症状,上述症状推荐以排尿日记形式加以记录。


②膀胱感觉异常:如有无异常的膀胱充盈感及尿意等。


③泌尿系管理方式的调查:如腹压排尿、扣击排尿、挤压排尿、自行漏尿、间歇导尿、长期留置尿管、留置膀胱造瘘管等。


④性功能障碍症状:生殖器有无缺损;生殖器区域敏感性;男性注意是否存在勃起功能障碍、性高潮异常、射精异常等,女性注意是否存在性欲减退、性交困难等。


⑤其他:如腰痛、盆底疼痛、血尿、脓尿等。


(2)肠道症状频繁排便、便秘或大便失禁,直肠感觉异常、里急后重感,排便习惯改变等。


(3)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原发病起始期、进展期及治疗后的症状,包括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肢体痉挛、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精神症状及理解力等。


(4)其他症状如发热,以及血压增高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3.体格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注意患者精神状态、意识、认知、步态、生命体征等。


(2)泌尿及生殖系统检查所有怀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均应进行标准的、完整的泌尿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外生殖器等的常规体检,还要注意腰腹部情况。应常规进行肛门直肠指诊,了解肛门括约肌张力和大便嵌塞。女性要注意是否合并盆腔器官脱垂等。男性还要检查前列腺,了解软硬程度和是否有波动。


(3)感觉和运动功能检查。


(4)神经反射检查。


4.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了解尿比重、尿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水平,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等,并间接反映肾功能状况。


(2)肾功能检查:通过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反映总肾功能状况,反应上尿路功能受损程度,为进一步拟定治疗方案和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肾功能异常时患者用药应相应调整药物剂量。


(3)尿细菌学检查:通过检查明确病原菌种类,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5.影像学检查


(1)泌尿系超声:此检查无创、简便易行,通过检查重点了解肾、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及残余尿量。


(2)泌尿系平片:可了解有无隐性脊柱裂等腰骶骨发育异常、是否合并泌尿系结石等。


(3)静脉尿路造影


(4)泌尿系MR水成像(MRU):MRU对上尿路的评估与CT相似,该检查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在冠状面等多个层面非常清晰地完整显示肾盂积水形态、输尿管迂曲扩张、壁段输尿管狭窄、膀胱形态等尿路形态变化,并对上尿路积水扩张程度进行分度,且不受肾功能影响。


(5)核素检查:包括肾图、利尿肾图或肾动态检查,可反映分侧肾功能情况,明确肾脏供血状态。利尿肾图可以鉴别上尿路梗阻(如壁段输尿管梗阻)的性质是机械性或动力性梗阻。


(6)膀胱尿道造影:可以了解膀胱尿道形态。


6.尿动力学检查


(1)尿动力学检查能对下尿路功能状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是揭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的唯一方法,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诊疗与随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2)患者病史、症状及体检结果是选择尿动力学检查项目的主要依据。


(3)影像尿动力学是证实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功能障碍及其病理生理改变的“金标准”。


(4)常用尿动力学检查项目


①排尿日记:建议记录2~3天以上以得到可靠的结果。


②自由尿流率:该检查项目的结果是对下尿路排尿功能状态的客观和综合反映,但不能反映病因和病变部位。


(5)其他:残余尿测定、漏尿点压测定、肌电图(EMG)检查等。


7.神经电生理检查


(1)神经电生理检查是对神经系统物理检查的延伸,目前已有专门针对下尿路、盆底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神经通路的电生理学检查,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和盆底功能障碍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制订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2)下尿路及盆底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有尿道括约肌或肛门括约肌肌电图、阴部神经传导速率、球海绵体反射潜伏期、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等。

 

来源:李旭东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下一篇
【诊疗干货】间质性膀胱炎,这些治疗方案或可有效
间质性膀胱炎(IC)是膀胱功能紊乱的慢性炎症,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尿痛、夜尿、慢性盆腔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 目前,没有治愈IC的方法,也无某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对大多数患者有效,可能需要联合多种治疗方式来控制症状,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口服药物】 没有专一治疗药物,某些抗抑郁药有助于减轻间质性膀胱炎的疼痛和尿频。 (1)戊聚糖多硫酸钠 戊聚糖多硫酸钠是唯一一个由FDA批准的用于治疗IC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纠正膀胱上皮的糖胺聚糖缺失。 建议:由于其可能需要6个月或1年才能起效,因此建议给予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2)抗组胺药物 报道抗组胺药物治疗IC的研究大多数是无对照研究,截至目前,仍没有一项对照研究证明其疗效。 建议:羟嗪应在睡前从10 mg开始给予,直至75 mg,大约1~3月症状才有可能缓解。 (3)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TCA,SSRIs)治疗IC的作用大部分源于其作为一种疼痛神经调节剂的作用机制。本类药物剂量应逐渐升高,以尽可能避免其副作用。 建议:可在疾病的起始阶段应用此药,特别是当疼痛是主要症状表现时。 (4)加巴喷丁 加巴喷丁(Neurontin)是一种抗癫痫药,可用在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IC患者中。 (5)抗胆碱能药物和抗痉挛药物 当患者有轻度症状或同时存在膀胱功能不稳定时,能通过这类药物缓解疼痛,但是对于中到重度症状,效果较差。 【膀胱灌注】 常用膀胱灌注药物为透明质酸钠,既往所用肝素、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疗效有限。 (1)透明质酸钠 文献报道,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6~8次后逐渐见到效果,对于IC患者,缓解膀胱不适的总有效率较高,约为70%~80%。同时,对于反复性泌尿道感染的患者,长期的膀胱灌注,能够缓解复发率,尤其对于绝经后老年女性。 (2)二甲基亚砜(DMSO) DMSO是一种有机溶剂,50%DMSO灌注具有抗炎、止痛和肌肉松弛作用。同时还具有胶原溶解效应,长期应用DMSO会增加组织纤维化的可能性,有可能在治疗几个疗程后,潜在性的引起特异性、进展性抵抗。此药仍旧是部分患者主要的治疗药物,同氢化可的松、肝素和碳酸氢钠同时使用能增加其效果。 【膀胱水扩张术】 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膀胱水扩张,主要有三个目的:①扩张前膀胱镜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症状的原因(如:结石、肿瘤);②作为治疗手术缓解患者症状,为患者建立信息,并未可能的灌注治疗提供治疗机会;③发现由于旁观容量异常。 骶神经调节(膀胱起搏器) 适用于膀胱灌注无效,疼痛明显患者。 (1)膀胱起搏器(SNM)在IC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在治疗IC伴随的慢性疼痛中,SNM仍旧被当做是其他保守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选择。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IC/膀胱疼痛综合征(BPS),经过恰当的评估后可选择SNM。 文献报道中,接受SNM治疗之前患者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方法变化很大,绝大部分患者均会尝试传统药物治疗,疼痛控制疗法及水扩张治疗。 目前,尚无接受过膀胱全切或尿流改道治疗后仍旧无效的患者再接受SNM治疗的文献报道,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虽然不可逆的器官切除及尿流改道手术能很好的控制IC/BPS的症状,但因其不可逆的特性,应该放在SNM治疗失败之后最后尝试。 (2)SNM治疗IC的安全性 SNM在慢性盆底疼痛随访中的疗效确切,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测试期无效,另一部分患者在永久植入后存在疗效丧失和电极拔除的问题,其发生率介于25%~50%。 大部分患者需要后期程控进行参数调整。同时,药物联合SNM很必要。因此,患者接受该疗法之前必须明确告知其植入风险(近期、远期风险)。 【其他治疗】 饮食疗法、行为调节、理疗等,少数症状严重和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201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