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与膀胱癌同属尿路上皮癌。因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策略中存在争议,本篇内容精选国内首个针对UTUC的共识文件推荐与最新解读,详解UTUC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诊断与评估】
1.症状和体征
推荐针对有肉眼血尿、腰痛、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在诊疗中考虑UTUC的可能。
2.辅助检查
UTUC的诊断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1)超声:考虑到我国现状,推荐可以采用超声进行患者筛查和初始评估。
(2)CT:随着设备的改进,CT诊断准确性越来越高,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推荐对于疑诊UTUC的患者均行CT检查。
(3)尿细胞学:推荐除患者自身排尿所收集的尿液外,有条件的单位可于膀胱镜下行逆行插管留取肾盂尿液。
(4)荧光原位杂交(FISH):FISH检查的应用越来越广,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FISH检测。
(5)造影检查:联合尿路逆行造影对于绝大多数的病变均可明确诊断。
(6)输尿管镜检查:除个别晚期疾病需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外,输尿管镜检查是在术前获取病理的唯一手段,但输尿管镜检查可能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不易轻易展开,推荐对于诊断明确的UTUC患者可以不进行输尿管镜检查。
【手术治疗】
1.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仍然是UTUC治疗的金标准,手术范围应包括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中应注意完成输尿管膀胱壁内部分和输尿管口的切除,并尽量保证尿路的完整性。
关于淋巴结清扫,已经有研究证实在肌层浸润性疾病中存在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推荐可以考虑对局部进展期患者开展淋巴结清扫。同时,有待于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来确定淋巴结清扫的具体适应证和清扫范围。
2.保留肾脏手术
保留肾手术指征:低分级(细胞学或活检病理)、非肌层浸润性疾病(影像学)、直径小于2 cm及单发肿瘤等。
然而,临床上肿瘤体积、多灶性在术前判断较容易,而术前分期、分级等信息并不容易获取,需要综合考虑影像学、尿细胞学和输尿管镜等检查结果,准确性并不高。
因此,仅推荐对于有保留肾意愿的患者,在充分评估之后可以考虑开展保留肾手术。
常见的保留肾脏手术方式包括:
(1)输尿管节段切除再吻合、输尿管末段切除膀胱再植:对于体积较小的单发输尿管肿瘤可以考虑行输尿管节段切除,视肿瘤位置行输尿管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再植;原则上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确保切缘阴性;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所有患者需密切随访,并充分告知有行根治手术的可能;现有研究多针对低危患者,因此对于高级别、分期较高的患者需谨慎开展心。
(2)内镜下治疗:输尿管镜治疗推荐采用激光技术处理病灶,切除肿瘤时应避免穿孔;若输尿管镜探查中发现肿瘤浸润较深、无法完整切除,应考虑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非手术治疗】
1.膀胱灌注
在经过了多篇研究证实之后,近3年来的EAU指南均已推荐在根治术后进行单次灌注。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出版之前无任何中文指南、教材明确提出过此治疗,本次共识中明确提出:如无禁忌,推荐在根治性切除术后行单次膀胱灌注化疗。
2.全身化疗
对于UTUC的化疗方案主要借鉴膀胱癌的相关研究,目前常用的方案为吉西他滨+顺铂(GC)或氨甲喋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MVAC),肾功能不全时考虑紫杉醇或吉西他滨。
根据现有的证据,以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非铂类的辅助化疗则无明显获益。然而,国内很多UTUC患者术前就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而在进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肾功能将进一步下降。目前的化疗方案多依托于铂类,因此太多的患者术后根本无法耐受化疗。
欧美国家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展新辅助化疗,可是在国内即使是对于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也面临太多的医患沟通问题,距离广泛推广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国内开展新辅助化疗的单位非常少。
3.放疗
UTUC放疗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主要指征为术后病理T3/T4期或存在残存病灶的患者,但现有证据显示放疗获益有限。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上尿路尿路上皮癌(CUDA—UTUC)协作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9(7):485-488.
[2]方冬,李学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西部医学,31(7):99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