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指南】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安全共识

来自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07-12

本篇内容精选国内最新安全共识推荐,多角度介绍精索静脉曲张(VC)手术治疗的条件保障、人员培训、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的合理化选择,以及并发症防治和患者管理等。


精索静脉曲张(VC)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可导致疼痛不适及进行性睾丸功能减退,是男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病因。原发性VC的治疗总体上根据患者静脉曲张程度、有无临床症状、伴或不伴不育或精液质量异常,以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等情况区别对待,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多数文献报道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包括传统开放手术、显微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及介入栓塞术等。


一、医院、科室开展手术治疗的条件保障


1.医院保障


建议至少设有泌尿外科(或男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手术/麻醉科等相关临床科室。


2.医护人员的配置


VC手术治疗要求专业的医护人员实施,他们必须熟练掌握VC疾病特点、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等。同时,对VC患者应做好身心健康教育,最终保证患者的手术治疗安全高效。


3.手术设备的配置


如开展显微外科手术,需配置显微外科器械,使用手术显微镜,双人双目对角镜,放大倍数≥6倍。有条件的单位,还可配置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辨别精索内动脉。如开展腹腔镜手术,需配备腹腔镜手术系统。


4.患者教育及管理


应重视VC手术治疗的患者教育及全程管理,方能保证患者的依从性和正确认识手术治疗与预期效果的关系。建议建立规范完善的VC手术随访制度,对VC患者术后进行长期随访,从而可及时发现术后复发及术后相应症状的改善情况。


二、实施操作


1.诊断


结合临床及超声诊断,目前国内常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分度标准如下:


(1)亚临床型VC:临床触诊阴性而超声平静呼吸检查,精索静脉内径1.8~2.1 mm,但无反流,在Valsalva试验时有反流,反流时间1~2 s;


(2)临床型VCⅠ度:临床触诊阳性且超声平静呼吸检查,精索静脉内径2.2~2.7 mm,在Valsalva试验时有反流,反流时间2~4 s;


(3)临床型VCⅡ度:临床触诊阳性且超声平静呼吸检查,精索静脉内径2.8~3.1 mm,在Valsalva试验时有反流,反流时间4~6 s;


(4)临床型VCⅢ度:临床触诊阳性且超声平静呼吸检查,精索静脉内径≥3.1 mm,Valsalva试验时有反流,反流时间≥6 s。


注:Valsalva动作即吸气后紧闭声门,用力做呼气动作,此时胸腔内压力增高,静脉血液回流阻力增加,回心血量明显减少。


2.青春期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目前缺乏共识,需要手术干预的情况如下:


(1)Ⅱ度或Ⅲ度精索静脉曲张;


(2)患侧睾丸出现发育迟缓,容积差别>2 ml或低于健侧20%者;


(3)睾丸生精功能下降,精液质量欠佳;


(4)由精索静脉曲张引起较严重的相关症状者;


(5)双侧精索静脉曲张;


(6)孤立睾丸的精索静脉曲张。


3.成年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1)男方精子异常,女方生育力正常或女方生育力可纠正;


(2)虽暂无生育要求,但多次精液检查发现精液质量异常者;


(3)VC所伴发的相关症状(如会阴部或睾丸的坠胀疼痛等)较严重,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改善不明显,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4)Ⅱ度或Ⅲ度VC,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降低,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者。


4.手术方式选择


在临床工作中,合理手术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医疗机构的设备、医师对手术的掌握情况等。


对于没有腹腔镜/手术显微镜等设备的基层医院,可选择进行开放精索静脉高位结扎。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可以根据是否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决定使用腹腔镜或显微外科手术。


对于已进行过显微外科手术,但术后出现复发,首选进行超低位阴囊切口显微外科手术。如再次显微外科手术存在难度的患者,可选择腹腔镜手术。


对于已实施开放高位结扎或腹腔镜手术,术后复发的患者,如再次手术可选择显微外科手术。


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1.一般手术并发症


一般手术并发症有出血、感染等,按一般外科处理原则进行止血及抗感染治疗。在手术中仔细操作,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止血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2.VC术后常见并发症


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睾丸鞘膜积液、精索内动脉损伤(睾丸萎缩)、VC的复发等。


术后2~4周完成并发症的评估。


(1)睾丸鞘膜积液


为避免这一并发症的出现,需在术中仔细辨认淋巴管。如有条件使用显微外科进行手术,可明显降低鞘膜积液的发生率。


(2)精索内动脉损伤(睾丸萎缩)


术中误扎精索内动脉,可能导致术后手术侧睾丸萎缩。


在显微外科手术过程中,放大视野下,有助于辨认精索内动脉,可明显降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结合术中超声多普勒探头,能更好的确定精索内动脉,进一步降低误扎及损伤的风险。


一旦出现误扎动脉,需尽快解除结扎,并观察动脉是否复通,如已完全损伤或切断,建议进行动脉吻合或修补术。


(3)术后VC复发


复发的主要根源为精索静脉的漏扎,尤其是精索内动脉旁小静脉的结扎不全。放大的手术视野,能更好的探寻静脉,避免漏扎。


(4)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


如使用腹腔镜进行VC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腹腔积气、皮下气肿、肺动脉栓塞、肠系膜血管及神经损伤、腹膜炎以及手术后右肩痛(腹腔积气过程中膈肌牵拉)等。术中仔细操作,注意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的保护,加强术后护理,有助于腹腔积气的吸收。


参考文献: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安全共识(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4(6):429-433.

下一篇
【干货】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系统
与其他肿瘤不同,前列腺癌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肿瘤,单一因素很难准确评估手术或放疗等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因此,需要建立联合不同核心危险因素的评价体系,即前列腺癌的危险度分级系统。   PSA、Gleason评分和TNM分期是局限性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的主要参数。   1.PSA值   PSA是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单链糖蛋白,在功能上属于类激肽释放酶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参与精液的液化过程,是临床常规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随访的重要指标。PSA作为单一的检测指标,对前列腺癌阳性诊断预测率较高,PSA筛查可以发现早期患者,进而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及增加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血清总PSA(tPSA)>4.0 ng/ml为异常。对初次PSA异常者建议复查。血清PSA受年龄和前列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健康男性年龄特异性tPSA各年龄段参考值分别为40~49岁为0~1.5 ng/ml,50~59岁为0~3.0 ng/ml,60~69岁为0~4.5 ng/ml,70~79岁为0~5.5 ng/ml,≥80岁为0~8.0 ng/ml。   2.Gleason评分   在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方面,目前最常使用的是由美国病理医生Donald Gleason1960年发明的Gleason评分系统。该系统将前列腺癌组织分为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每区的 Gleason 分值为1~5级。Gleason分值判断标准主要依据癌细胞异型性和组织异形性综合进行评分。Gleason评分是把主要分级区和次要分级区的Gleason分值相加,形成癌组织分级常数。Gleason评分经过几版修正,目前沿用的是2005年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修订的评价标准。   这里要提出的是前列腺癌的一些亚型和特殊形态腺癌的Gleason评分:①前列腺导管腺癌的Gleason分级为4级;②前列腺黏液腺癌:依黏液中的腺体结构而定,即忽视黏液而根据腺体的结构给予Gleason分级和评分;③前列腺腺癌的细胞质含有空泡(印戒样细胞):在诊断时应该忽略这些空泡,根据腺体本身的结构来给出Gleason分级和评分;④前列腺腺癌含有胶原性微结节(黏液性纤维增生):在诊断时忽略胶原性微结节,根据腺体的结构来给出Gleason分级和评分;⑤泡沫样腺体前列腺癌:忽略泡沫样细胞质,根据腺体本身的结构来给出Gleason分级和评分;⑥假增生性前列腺腺癌:Gleason分级为3级;⑦前列腺小细胞癌:一般不进行Gleason分级和评分。   3.TNM分期   前列腺癌分期可以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价预后。通过直肠指检、CT、MRI、骨扫描以及淋巴结切除来明确分期。   T分期表示原发肿瘤的局部情况,主要通过DRE、MRI和前列腺穿刺阳性活检数目和部位来确定,肿瘤病理分级和PSA可协助分期。   N分期表示淋巴结情况,只有通过淋巴结切除才能准确的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CT、MRI和超声可协助N分期。N分期对准备采用治愈性疗法的患者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认为,分期低于T2、PSA<20 ng/ml和Gleason评分≤6分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机会小于10%。N分期的金标准是开放或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后的病理评估。   M分期主要针对骨骼转移,全身核素骨显像、MRI、X线检查是主要的检查方法。一旦前列腺癌诊断确立,建议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如果核素骨显像发现可疑病灶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可选择MRI等检查明确诊断。   三种指标组合可很好地预测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预后。综合上述三类因素,《中国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也将局限性前列腺癌危险度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低位、中危和高危。 表1:《中国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对局限性前列腺癌危险度的分度 2016版NCCN指南将前列腺癌危险度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表2:2016版NCCN指南对前列腺癌危险度的分度 本文引自《前列腺癌贺大林2016观点》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