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干货】预防PCNL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只需做到这几点

来自  讲座  2019-02-21

全球约1%~15%人群受到结石病的困扰,其复发率高,治疗费用高,发生原因与地域、环境、饮食和遗传等相关。目前,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尿源性脓毒血症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死率极高。因此,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至关重要。

网站.jpg

1.感染的定义区分


(1)感染性结石: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尿路结石,是细菌代谢的结果,由产尿素酶的细菌的尿液水解作用而形成。


(2)结石合并感染:是代谢性结石同时合并细菌侵袭出现尿路感染致病菌,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


2.尿脓毒血症的定义


尿脓毒血症即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当尿路感染出现临床感染症状且伴有炎症反应征象(发热或体温降低,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即可诊断为尿脓毒血症。


如何诊断尿路感染:


(1)脓尿:确诊结石相关感染作用有限。


(2)亚硝酸盐:阳性高度提示大肠埃希菌感染。


(3)中段尿培养:意义更大,但对于梗阻性输尿管结石或感染性结石,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感染的预测作用极差。


(4)阳性膀胱尿培养、结石培养、肾盂尿培养: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预测意义较大的方式,且对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测意义结石培养>肾盂尿培养>普通尿培养。


3.尿脓毒血症的发生率


(1)PCNL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为21%~32.1%,尿脓毒血症发生率0.3%~1%(致死率66%~80%)。


(2)逆行途径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热发生率为5%~10.7%,尿脓毒血症发生率为1%~3.6%。


4.尿脓毒血症的高危因素


识别以下八类发生尿脓毒血症的高危因素,可为及早预防做准备。


(1)女性,年龄大于50岁。


(2)基础疾病史:糖尿病,长期激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


(3)病程:入院前2周左右或以上有感染发热病史。


(4)血常规:白细胞>2万,血小板计数>50万,C反应蛋白(CRP)>40~50 mg/L。


(5)CT表现:肾周渗出表现,肾周脂肪囊分隔状。


(6)腰痛症状或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患者。


(7)积水重度的输尿管结石。


(8)鹿角形结石。


5.尿脓毒血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术前预防


①常规尿培养连续3天。


②术前使用敏感抗生素,建议静脉滴注2~7天。


③对于梗阻明显,集合系统有感染有结石的患者,建议先行D-J管置入或肾造瘘。


(2)术中预防


在操作过程中,低压不等同于负压,故在转换器械时应密切注意进水和吸引,在保持视野清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注水量,并缩短手术时间,在最安全的情况下完成一期引流,二期手术,梗阻解除即表示手术可结束。


当视野不清时,先明确原因,切勿盲目增大进水


视野不清的常见原因为:①出血:按术中止血操作要点进行止血;②感染:尿液混浊,可疑感染的情况,先开负压吸引,边吸引边进镜,水不开、满开或小开。


视野清楚时,及时减少进水


无操作等待、切换器械时,及时减少或者关闭进水。


(3)术后早期预测因素


术后2小时血常规白细胞的下降是尿脓毒血症的早期预警因子,可以通过监测白细胞变化来早期发现并进行积极地早期治疗。


(4)临床评价指标


①降钙素(PCT):2~6小时可检测到其水平升高,半衰期20~24小时,能快速有效反应治疗效果,也是指南唯一推荐指标。


②CRP:感染发生后6~8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半衰期长,故限制了急性期使用,也缺乏特异性,指南不推荐。


③白细胞计数。


(5)术前血小板计数与治疗


①当血小板计数在(75~100)×109/L时,通常强效抗感染药物治疗能纠正。


②血小板计数在(50~75)×109/L时,药物治疗,必要时同时给予透析,输注免疫球蛋白,感染控制或血小板提升至75×109/L以上后手术解除梗阻。


③当血小板计数在<50×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抗感染同时,手术解除梗阻。


(6)术后预防措施


①抗生素的降级使用:根据药敏结果,从高级逐步过渡到低级抗生素。


②通畅引流:留置内外引流管,感染性结石不做无管化治疗。


③密切观察感染指标变化PCT、CRP和白细胞。


④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其他系统并发症。


(7)感染性结石的长期用药和预防


①对于尿素酶细菌导致的感染,取净结石非常必要。


②根据药敏实验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③治疗量维持2周,使尿液达到无菌状态,之后剂量减半,维持3个月。


④每月复查尿培养,如有细菌,则恢复治疗量控制感染。


来源:张鑫 李建兴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下一篇
【专家论坛】肾门区肿瘤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决策
肾门区肿瘤一直以来都是属于高度复杂的肿瘤,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存在较大的挑战,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患者,如孤立肾、对侧肾功能不全、双侧肾肿瘤、良性肿瘤、小肾癌等,保留肾单位手术还是可以使这部分患者获益。对于肾门区肿瘤,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在确保完整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尽可能用微创的方式来保留肾脏,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很有临床实际意义。以下就不同位置的肾门区肿瘤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做一些介绍。1.肾门背侧中央区肿瘤(1)入路选择对于肾脏背侧的肿瘤,经腹膜后途径更易显露肿瘤和阻断肾动脉,对腹腔脏器干扰小;经腹腔途径虽可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但缝合背侧的创面存在一定困难。如图1所示的肿瘤(图1A、1B),经后腹腔途径可以沿背侧切开肾脏,将肿瘤剜除或切除,可以避开肾门处的血管,缝合肾脏创面时可以正手缝合,比较方便。后腹腔途径一般推荐用4个Trocar,腋前线2个,腋中线1个,腋后线1个,在背侧呈菱形分布(图2)。图1:肾实质内中央区肿瘤影像学表现A:CT水平面;B:CT冠状面图2:经后腹腔入路套管示意图(2)显露肿瘤对于完全肾内型的肿瘤,肾表面无明显隆起,需要腔镜下超声来明确肿瘤位置及范围,用B超探头在肾脏表面确定切开点,然后切开肾脏,寻找肿瘤,必要时请临床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上台。另外,腋前线的Trocar可选择10 mm,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定位肿瘤。如果患者脂肪粘连严重,不易辨认肿瘤,可以用腔镜下超声判断肿瘤的大致边界后再行游离。(3)切除肿瘤术中根据超声判断出肿瘤的位置,分别从左右手Trocar进入,不同角度确定肿瘤的内侧、外侧、上界、下界,自邻近肿瘤下界处剪开肾实质,一般可以先剪开肾肿瘤边缘的下1/2实质,沿实质向深方切除。剪至看清肿瘤边缘后,开始沿肿瘤的轮廓梭形剪开肾实质,用分离钳或吸引器牵拉肿瘤边缘的肾实质,局部形成张力,然后沿肿瘤边缘钝性或锐性剥离,直至切开集合系统。助手持吸引器吸净创面,尽量保留肾门部血管,可以沿肿瘤基底一直游离至远端的边界,肿瘤远端邻近血管处往往可以钝性剥离下来。也可紧贴肿瘤包膜行肿瘤剜除术,动作轻柔,勿捅破肿瘤包膜,保证切缘的阴性即可(图3)。肿瘤体积较大、基底靠近集合系统时,术前可先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来减少尿漏的发生。图3:肾实质内中央区肿瘤剖面对于完全肾内型肿瘤,可以先沿背侧正中线剖开肾脏,找到肿瘤的边缘后再扩大切口为梭形切口(leaf resection technique),便于暴露深部血管分布和集合系统,此种切口缝合创面时张力很小,肿瘤切破的风险降低。(4)缝合创面剪除肿瘤时即应设计好切口和创面,以便于重建创面。第一层缝合很关键,要避免漏缝集合系统和小动脉,不确切的地方可以重复缝合此处,推荐用3-0 Vloc倒刺可吸收线(针直径26 mm)连续缝合,设计好缝合的角度和顺序,一般自远端向近端缝合比较方便,尽可能使肾脏创面对合减张,缝合时要避免将主要的动静脉缝扎。缝合第二层时,推荐用2-0 Vloc倒刺可吸收线(针直径36 mm)连续缝合,缝合时注意避免用力上提拉缝线以切割肾脏,缝合有效的肾脏面积,避免针距过大,损失肾单位。术中应尽可能的缩短肾热缺血时间,通过在肾周注入冰水降温等来保护细胞,以免肾小管变性坏死,造成肾脏永久性损伤。对于经验丰富的术者,第一层缝合满意后可尽早开放肾动脉,但此时,缝合时肾脏充血张力增大,易出血。对于一些体积大,完全占据肾中部的肿瘤,切除肿瘤后,可以将创面的上下极进行对合缝合,减少张力。应尽量将肾动脉阻断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预计肾脏热缺血时间过长或术者经验不够者可以直接选择开放手术。2.肾门腹侧中央区肿瘤(1)入路选择对于肾门腹侧肿瘤(图4A、4B),经后腹腔途径暴露肿瘤、缝合困难,即使旋转肾脏仍然暴露困难,热缺血时间增加,而且肾静脉容易损伤。经腹腔途径操作空间大,可以直视下切除肿瘤及缝合肾脏,对肾血管的暴露与处理可在直视下完成。而且缝合时更符合人体力学原理,术者不易疲劳。图4:肾门腹侧肿瘤影像学表现A:CT水平位;B:CT冠状位穿刺位点的选择:第一个穿刺点在脐上缘2 cm处,由此处放入10 mm穿刺器,腹腔镜经该通道进入腹腔;第二个穿刺点在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置入5 mm Trocar;第三个穿刺点选腋前线平脐水平,置入12 mm Trocar;在腋中线肋缘下放置第4个5 mm穿刺器帮助牵拉暴露(图5C、5D)。图5:手术方式A:经腹入路套管位置;B:经腹腔途径切除如果选择后腹腔入路,则需要将整个肾脏完全游离后才能获得良好的暴露,对于肾周脂肪粘连严重的患者并不适用。(2)暴露肿瘤肾门区肿瘤不管是完全中央区还是下极肿瘤,一定要先将输尿管游离出来,避免误伤。尽可能将肿瘤周边及肾门部的脂肪剔除,显露肾血管在肾窦内的分支,避免在切除肿瘤过程中损伤,如果切除肿瘤时需要处理这些分支血管,也可直视下处理。若肾周脂肪皂化明显,粘连严重,则可用术中超声判断肿瘤的大致边界再行游离,可以保留肿瘤表面的脂肪,便于切除时牵拉。要考虑创面缝合时的需要,所以肿瘤周边的脂肪要清除2 cm以上的范围。(3)切除肿瘤肿瘤的完整切除非常关键,对于上图所示的肾门腹侧肿瘤,推荐在肿瘤下缘0.5~1 cm处切开肾实质,沿实质向深方切除,直至切开集合系统,助手持吸引器吸净创面,左手用无创钳沿切缘将肿瘤向上方抬起,直视下可吸收夹或Hem-o-lok处理供应肿瘤的分支动脉和静脉。然后,自肿瘤下方向肿瘤外侧切除,转向肿瘤上方切开肾实质,边切边用无创钳轻推肿瘤,慢慢将肿瘤自下方向上剥离。最后,处理肿瘤靠近肾门近心端的位置,在距离肾脏肿瘤边缘0.1~0.5 cm处用剪刀完整切除肿瘤(Down to Up Technique)(图6A~6C)。图6:肿瘤大体标本A:肿瘤大体标本正面;B:肿瘤大体标本基底面;C:肿瘤大体标本剖开面术中,注意保护好肾静脉在肾内的分支,若不慎剪破,尽快直视下用Hem-o-lok夹闭或用4-0 Prolene 血管缝线缝合,一般不需同时阻断肾静脉。切除肿瘤后,一定要检查创面有无肿物残留,创面见明显血管断端者,可用双极电凝止血或缝合止血。肿瘤切除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输尿管及其在肾盂内的汇入处,避免剪断输尿管。(4)缝合创面肿瘤切除后,如果有肾静脉的分支出血,裂口直径较大时,无法用Hem-o-lok夹闭,应用4-0 Prolene 血管缝线将血管断端缝合。第一层缝合使用3-0 Vloc可吸收线(15 cm)连续缝合集合系统和部分小血管,尽可能使肾脏的创面向中央拉近。第二层缝合选用2-0 Vloc可吸收线(30 cm),在缝线尾部打结,在结与针之间靠近结端上Hem-o-lok夹,缝合时用Vloc线自肾门近心端缝起,自下向上缝合,将肾脏创面的下缘与上缘对合起来(Down to Up Technique),此时为正手向夹针,缝合方便,连续缝合至肾门远端后出针,出针处用两枚Hem-o-lok固定。肾脏创面对合满意,可以挤压住创面内的小血管。缝合时,注意勿过深以免形成动静脉瘘或缝住肾动脉或输尿管,形成动脉狭窄或肾积水。肾脏的缺损处还可以用“V”或“C”形缝合技术,一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止血和对合效果,注意尽量保持针的方向由肾门向外穿过,减少对主要分支血管的挤压。术中应尽可能的缩短肾热缺血时间,若术者缝合技术不熟练,也可直接选择开放术式。3.肾门上极肿瘤(1)入路选择肾门上极的肿瘤一般推荐经后腹腔入路行腹腔镜的肾部分切除术(图7A~7D),因为经腹入路位置较深,有肝或脾脏的干扰,游离显露肿瘤比较困难,缝合肾脏创面时腹腔镜缝合角度不太方便。后腹腔入路处理上极肿瘤会容易操作,肾上极腹侧肿瘤后腹腔入路最容易进行切除肿瘤和正手缝合创面,肾上极背侧肿瘤则多需通过旋转肾脏来完成切除和缝合动作。图7:肾门上极肿瘤CT及大体标本图像A、B、C:CT图像;D:大体标本(2)暴露肿瘤一般来说,图7所示的肾门肿瘤通常会有单独的肾动脉来供应,可以是单独分支,也可是肾动脉主干分出,在游离时要尽可能将此供应动脉游离出来,判断清楚可以在切除肿瘤前即将此动脉结扎。如果供应血管位于视野远端或盲区,在阻断前不易单独游离出来,在剪除肿瘤时可以辨认出该肿瘤的主要供应血管,直接用可吸收夹或Hem-o-lok阻断。如果肿瘤主体位于腹侧,后腹腔入路不易游离到肿瘤最远的边缘,需要将肾脏大部分游离,包括下极,使肾脏活动度增加,用辅助孔器械将肾脏压向下方,或者将肾脏上极向背侧旋转角度,30°~180°不等,使肿瘤暴露于术者的视野下,切除和缝合操作都很方便。同样方法,对于上极背侧肿瘤,则需要将肾脏上极向腹侧旋转一定角度,使肿瘤转至合适的术野下,方便切除和缝合。这种“肾脏旋转技术”我们此前已有相关报道。游离肿瘤远端的边界容易存在视野盲区,可以用无损伤钳将肾脏上极压向下方或背侧,尽可能将肿瘤边缘的脂肪清理干净,显露肿瘤的边界。(3)切除肿瘤切除的一般原则仍是沿肿瘤边界实质部分最多的部位切开,肾脏切开的部位需要根据肿瘤的形状来选择,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瘤一般沿肿瘤边界下缘0.5~1 cm处切开肾脏,绕肿瘤下1/2梭形切开肾脏。然后,在肿瘤最下方沿切口逐渐切至肿瘤基底部,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沿肿瘤基底部向上方剪开,此时辅助孔可以用无损伤钳夹住肿瘤表面脂肪向上提拉肾脏,形成张力后,可以使肿瘤的基底部与正常肾实质分开,此种向上提拉技术(Pull-up Technique)尤其适用于囊性肿瘤,可以减少肿瘤被切破的几率。肿瘤位置深,临近集合系统者,可以直接切开集合系统,以辨认肿瘤基底部,降低将其切破的风险。在切除过程中,若见到明显的肿瘤供应血管,可以用Hem-o-lok直接夹闭。沿肿瘤基底部逐渐向上剥离至肿瘤最远端时,此时已基本没有肾实质,遂可完整切除。如图7所示的肿瘤设计切口时可以使肾脏的缺损处呈“V”形,缝合时缺损对合满意,且张力小。对于占据大部分上极的肾门肿瘤,也可选择肾上极切除术,此时创面的缝合会垂直于肾脏长轴,缝合距离短,热缺血时间也会缩短。肾门肿瘤术中应注意肿瘤周围是否存在卫星灶,发现时可一并切除,若发现多发卫星灶或小静脉内癌栓,应中转为根治术。(4)缝合创面肾门肿瘤切面的特点是血供比较丰富,集合系统常被剪开,所以第一层的缝合尤为关键,用3-0倒刺线先关闭集合系统,再去缝合肉眼可及的小血管,这层缝合还有减张的作用,应尽可能使缺损的两边靠拢。如果整个上极被切除,创面较大,也可用2-0的倒刺线来缝合第一层。上极肿瘤的创面基本上可以用正手位缝合,如果缺损处方向不合适,也可旋转肾脏,使之适合于正手夹针缝合,可以明显提高缝合的效率。如果切面呈圆形,也可沿与肾脏长轴垂直的方向来缝合,缝合的有效距离短,创面缝合张力更低,效率更高。4.肾门下极肿瘤(1)入路选择对于肾下极肿瘤,经后腹腔途径操作困难,多需反手持针缝合,技术熟练后可以克服学习曲线;经腹腔途径操作空间大,缝合肾脏时可以正手夹针缝合。手术入路的选择需遵循术者的操作习惯,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重点介绍后腹腔途径的技术要点。(2)暴露肿瘤下极肿瘤一定要先将输尿管游离出来,避免误伤,输尿管也是解剖标志,可以沿其寻找肾动脉和肿瘤。遇到脂肪多且厚的患者,更要仔细辨认输尿管。如图8所示的大体积肿瘤,需要将肾脏大部分游离,以便肾脏朝不同方向旋转。要尽可能的把肿瘤与肾门血管的解剖关系呈现出来,若发现供应肿瘤的分支血管,可以先行切断。注意游离时辨认出十二指肠,以免误伤。(3)切除肿瘤如图8所示的肿瘤,肾脏切开部位可以选在肿瘤背侧边缘0.5~1 cm处,斜向上方切开肾实质,辨认肿瘤边缘与肾窦脂肪的关系,一直向肾门方向剪开,可沿肿瘤外科包膜采用钝锐性相结合方式将肿瘤基底部从肾窦脂肪浅面剥离,完整切除肾肿瘤及部分正常肾组织。必要时可以剪开集合系统,确保肿瘤基底部切除完整。也可自肾门处剪开肾实质,剪断肾动脉供应下极的分支与肾静脉的属支,将整个肾下极切除,此时肾脏的横断面可沿与肾脏长轴垂直的方向来缝合,缝合的有效距离短,缺血时间也随之缩短。图8:肾门下极肿瘤CT及大体标本图像A、B:CT;C:CT矢状位;D:大体标本(4)缝合创面下极位于肾门腹侧的肿瘤可以旋转肾脏,便于切除肿瘤,缝合时可将观察镜自腋中线移至腋后线来观察,此时可以正手缝合肾脏的缺损。对于下极背侧或骑缝于长轴处的肿瘤,缝合往往比较困难,可以采用反手缝合的方式,注意调整夹针的方向,使针尖可以垂直于缺损面的长轴进针,增加缝合效率。注意缝合第一层时不要过深,以免将重要血管或肾盏缝扎。在缝合时也要注意输尿管的走行,以免将其误扎。推荐的缝合次序为从远及近、从内到外,提拉缝线时注意用力均匀、轻柔,避免切割肾脏。尽管,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技术不断在发展与改进,但不同类型的肾脏肿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难度差别仍然很大。因此,彻底的切除肿瘤和确切的缝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对于不同位置的肾门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术者的经验选择不同的入路和手术方式。对于孤立肾肿瘤、复杂的囊性肿瘤、肾脏多发肿瘤,直接选择开放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妥的方式。来源:张树栋.肾门区肿瘤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决策(附光盘)(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8,23(5):323-351.
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