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2024中国专家共识:包皮龟头炎的诊断和治疗

来自  大家泌尿  2024-09-03

1.疾病概念

欧洲指南将包皮龟头炎(Balanoposthitis,BP)定义为由感染(如念珠菌)、皮肤病(如硬化性苔藓)或癌前病变(如鲍恩病)引起的炎症。包皮龟头炎通常影响龟头和包皮区域,因此推荐使用“包皮龟头炎”这一术语。

专家意见:BP包括影响阴茎头和包皮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红斑、水肿、糜烂、溃疡和黏液分泌。症状包括不适、瘙痒、异味(证据等级:D,5)。

 

2.分类

专家意见:BP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不包括特定的皮肤病。感染性BP是由于真菌和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非感染性BP是由于不明原因且无明显感染发生的BP(C,4)。

 

3.与微生物的相关性

专家意见:微生物感染与BP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族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沃氏链球菌)是最常检出的微生物,其次是真菌(白色念珠菌和马拉色菌)(B,3b)。少部分与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B,2b),但也可能怀疑为厌氧菌。准确鉴定感染的病原体需要对包皮拭子进行真菌和细菌培养(B,2b)。

 

4.与性活动的相关性

专家意见:BP不属于性传播疾病,但其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念珠菌感染是主要原因。建议对患者及其伴侣进行性器官真菌检测。抗真菌治疗期间建议避免性生活(B,2c)。

 

5.危险因素

专家意见:BP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A,1b)、未行包皮环切术(A,1b)和免疫缺陷。念珠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B,2b)。此外,不良的卫生习惯、过度清洁和使用非处方药,如水杨酸盐、四环素类、催眠药和其他刺激物,可能有助于BP(C,4)的发展。

 

6.诊断标准

专家意见:BP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特异性皮肤疾病。进行拭子和培养以排除的传染性原因(B,2b)。在没有基础感染或非特异性组织学异常证据的情况下,诊断分类为非特异性(非感染性)BP(D,5)。

 

7.鉴别诊断

皮肤镜有助于将包皮龟头炎与牛皮癣、红斑性皮肤病和祖恩细胞浆龟头炎区分开来,而反射共焦显微镜则将包皮龟头炎与牛皮癣、硬化性苔藓和其他常见炎症性龟头炎区分开来。对于临床特征不明显、治疗失败或怀疑肿瘤的病例,强烈推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拭子和培养对识别特定的阴茎感染,包括性传播疾病非常有效。

专家意见:区分包皮龟头炎与其他皮肤疾病的手段包括皮肤镜、反射共焦显微镜和病理学检查。拭子和培养有助于排除感染。在存在生殖器溃疡的情况下,考虑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梅毒和淋病(C,4)。

 

8.治疗原则

①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定期清洁外生殖器,避免过度清洗和使用强效清洁剂(A,1c);

②对于先天性包茎或复发性BP(A,1b)患者,建议进行包皮环切术;

③推荐使用特异性或复方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BP,性伴侣也应进行相应治疗(A,1c);

④非感染性BP应使用皮肤屏障修复剂和适当的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D,5)。

 

9.抗真菌治疗

局部抗真菌药物:2%酮康唑、1%盐酸布替萘芬、1%克霉唑、氯碘羟喹(每日两次,连用1-2周)、1%联苯苄唑、1%卢立康唑(每日一次,连用1-2周)(A,1b)和曲安奈德益康唑(每日两次,连用14天)(B,2c)。

对于局部无效或严重的BP病例,建议口服抗真菌药物氟康唑(150mg单剂量)(A,1b)、伊曲康唑(200mg每日一次,连用5天)和盐酸特比萘芬(250mg每日一次,连用1-2周)(B,2a)。

 

10.抗菌治疗

推荐的局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莫匹罗星(每日两次)(A,1b)和2%夫西地酸(每日三次)(D,5),疗程为7-14天。

严重或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例如磷霉素氨丁三醇(3g,每日一次,共3天)(A,1b)或红霉素(500mg,每日一次,共1周)(C,4)。轻度厌氧菌感染可局部使用0.75%甲硝唑,严重病例可口服甲硝唑400-500mg(每日两次,共1周)(D,5)。

 

11.联合治疗

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建议对难治性BP患者进行抗菌和抗真菌联合局部治疗(B,2c)。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公众号

下一篇
肾造瘘管留置患者如何预防尿源性脓毒血症?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常用治疗方法。留置肾造瘘管是大部分PCNL必须的手术步骤,可起到止血、充分引流等作用。部分阻塞性肾盂肾炎、肾积水或积脓需二期PCNL患者则需先行经皮肾造瘘术,待充分引流、窦道形成后再行取石术。留置肾造瘘管易发生滑脱、感染、阻塞和皮肤过敏等问题,其脱管率以及导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高。留置肾造瘘管导致的并发症易引发尿源性脓毒血症(US),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在留置肾造瘘管时,如何预防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   1.造瘘管留置时机的评估 适应证: ①结石残留需二期碎石术 ②术中出血及液体外渗较多 ③输尿管梗阻或集合系统引流不畅、感染性结石或术前存在感染因素 ④孤立肾或拟经皮穿刺行介入溶石治疗 ⑤癌症患者需行肾灌注、化疗、放疗及姑息治疗 分析:术前合并感染或存在感染因素、术中出血较多,以及术后需预防液体外渗、结石残留并计划二期手术需保留窦道情况下,应留置造瘘管。临床上,肾造瘘管留置时机应根据肾盂是否充分引流及窦道是否需要用于后期治疗而定,无需常规留置。   2.肾造瘘管的选择 推荐使用8~12Fr的肾造瘘管,也应结合结石特征和术者经验选择肾造瘘管的型号,以充分引流,控制出血、渗出风险。 分析:10~12Fr的肾造瘘管是国内PCNL术后肾造瘘管的常见选择。其他不同型号的T管、造瘘管也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研究提出,可留置14F至16F的双腔气囊导尿管,将气囊填充后,轻轻向外牵拉管道并向外固定,能起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3.肾造瘘管留置时间 ①建议术后肾造瘘管留置1~2周,可根据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拔管时间; ②如输尿管梗阻没有解除,肾功能未恢复,则肾造瘘管需要留置更长时间,甚至终生留置。 分析:建议PCNL术后肾造瘘管留置1~2周,等待窦道形成,但也需根据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具体情况决定留置时间。对于术中无明显出血、无尿外漏、无输尿管梗阻以及无结石残留者,推荐采用无管化手术途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负担。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①术后夹闭肾造瘘管的止血作用限于术后早期,不建议常规夹闭肾造瘘管,尤其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 ②应对所有PCNL患者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③每日应观察患者伤口渗液情况以及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保持管路通畅,防止受压、扭曲; ④出现渗血及肾造瘘管周围渗液时,需及时更换敷料,严重者应及时调整造瘘管位置或水囊大小,必要时复查平片及CT明确是否有残余结石等原因,并继续使用抗生素1~2周; ⑤每周进行穿刺点消毒并更换敷料; ⑥长期留置者,提倡每2~3个月更换一次肾造瘘管,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当出现堵塞、感染、挤压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更换; ⑦提倡对留置肾造瘘管的患者实施结构化健康教育以降低并发症,包括饮食、饮水、活动、体重管理、管道固定、造瘘管的观察和护理、心理安全、疼痛管理、复诊事宜等,如教会患者如何带管睡觉、活动、洗澡等; ⑧每日应清洗会阴,不将引流袋高于造瘘口水平、尿袋不高于膀胱水平,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分析:肾造瘘管留置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断裂、阻塞等,这些并发症均可引发US,为保证管路通畅,在留置管路期间,需特别注意管路的护理观察,及时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判断有无引流管打折、扭曲和堵塞,尤其当发现带管患者出现细菌尿和局部症状时,为预防感染,提倡所有将行PCNL或经皮肾造瘘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有中度以上肾积水伴严重感染的结石患者,建议先行肾造瘘引流5~7d,期间严格抗感染治疗,炎性指标降低后方可行取石术。此外,应每周进行穿刺点常规消毒和换药,敷料如有渗湿,可能为肾集合系统引流不足或管路位置异常,应及时调整造瘘管位置或水囊大小,必要时复查腹部X线,以比较肾造瘘管的内部与初始放置或更换的位置,如果腹部平片不明确,则可通过肾脏超声或横断面成像进一步评估。需长期留置肾造瘘管者,管路易出现磨损、加压和变形等,建议定时更换,但换管引起菌血症的风险达11%,因此不建议频繁更换,可每2~3个月换药1次,更换管路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拔管时机 ①术后充分引流后,患者无发热、感染及腰部不适、且查腹部平片显示无残余结石等症状时可拔除肾造瘘管; ②拔管前24h将其夹闭。 ​分析:术后肾盂充分引流、患者无发热、感染及腰部不适,且腹部平片显示无残余结石及上尿路功能基本恢复,达到拔管指征时,应及时拔除管道,以免增加感染风险。拔管前提倡将管道夹闭24h,观察患者有无上述尿路梗阻的问题,有利于患者顺利拔管、快速康复。   6.总结 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及照顾者开展管路留置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肾造瘘管留置患者,睡眠、日常活动、沐浴等行为均易引发管路相关并发症。研究表明,体质量指数(BMI)是肾造瘘管移位的独立预测因子,BMI每增加1kg/m2,肾造瘘管脱位的可能性增加6%。因此,医护人员需通过结构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来提高患者知识水平,以及重点关注带管患者的饮食和饮水状况、体质量管理、活动方式、管道如何固定及造瘘管的观察和护理、疼痛管理、院外非计划性拔管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复诊事宜等。患者留置管路期间应每日清洗会阴,不将引流袋高于造瘘口水平、不将尿袋高于膀胱水平,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内容来源:邱小英,全宏梅.预防肾造瘘管留置患者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证据总结[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4,28(10):63-67+72.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