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经皮肾镜取石术下腔静脉损伤致术中大出血1例

来自  刘虎  2024-07-26

近年来,得益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大力推广,该术式现已成为治疗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并在基层医院顺利开展。但由于经验不足、操作不当等诸多因素影响,术中、术后出血一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更有严重者致使患者切除肾脏,本文为1例我院2021年4月收治行PCNL出现肾血管、下腔静脉损伤的患者,现将其诊治经验总结如下,结合文献复习作出讨论。

 

一、患者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1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人院,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右肾区叩痛,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

术前尿常规检验:红细胞(++),白细胞(+)。其余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未见特殊。

CT提示: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结石(20mm×18mm),右肾多发结石(最大 15mm×14mm),并中度积水。

 

二、手术过程

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行右侧PCNL,麻醉生效后,取截石位,找到右侧输尿管口,置入F5输尿管导管,随后留F18导尿管,然后固定导管,并不间断使用点滴注水的方式构建人工肾积水模型,翻身取俯卧位,于右侧11肋间腋后线,B超引导进行穿刺,当将针尖刺入肾盂位置后拔针,患者出现尿液外漏的情况。在穿刺针进入之后,置入斑马导丝,随后退针,借助筋膜扩张器使之达到F22号,从而建立工作通道,沿通道进入后可见管腔结构,并有大量血液涌出,视野不清,暂停手术,夹闭扩张鞘观察。

 

10min后打开扩张鞘仍有血液随心脏搏动节律涌出,留置F16气囊尿管注水3ml并夹闭观察,拟结束手术,二期再行碎石手术。10min后患者出现心率进行性加快,血压逐渐下降,考虑有主要血管损伤可能,紧急告知患者家属目前情况、相关风险及治疗方案后同意治疗,遂改行剖腹探查选择右上腹部腹直肌外缘作切口,打开腹腔后见大量鲜血涌出,使用纱布填塞止血效果不理想。患者失血过多,输注2U悬浮红细胞,同时建立自体回输。用血管钳钳夹肾动脉后寻找到下腔静脉破口长约1.5cm,肾造瘘管位于下腔静脉,抽去水囊予以拔除,并对下腔静脉及周围组织进行修补,血管修复后松开血管钳肾门处仍有鲜血涌出,考虑肾血管损伤,视野内大量鲜血无法准确寻找损伤位置进行修补,遂分别用血管钳钳夹肾动静脉,观察腹腔无明显出血,缝扎肾动、静脉,分离输尿管至下段,结扎后予以右肾切除。留置腹膜后及腹腔引流管各1根,关腹,术毕,出血约3000ml。

 

患者术后转入我院ICU,经积极抗感染、输血、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后,复查血常规、生化、感染指标未见异常。术后7d拔除引流管,10d治愈出院。患者1个月内密切随访,未出现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三、讨论

自1976年PCNL,首次开展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术中、术后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6%,血管损伤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多在术后发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通过CT、造瘘管造影等可对损伤血管进行明确。据文献报道,误入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在穿刺及建立通道中十分罕见,发生率仅仅约为0.05%。Gupta等在1997年首次进行了术中发生肾静脉损伤导致大出血的病例报道。

 

目前有文献报道的PCNL术中血管损伤包括造瘘管置入肾静脉、下腔静脉,导丝置入右心房,双J管置入右心房等,其中肾造瘘管错误留置最为常见,多错置于肾静脉-下腔静脉间。报道中的多数病例通过术中夹闭工作通道,或留置气囊尿管压迫止血后都能达到理想效果,由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一期行手术。血管损伤通过术后复查发现,CT是诊断效果最明确和直观的方式,确诊后二期修复包括开放手术、分次逐渐退出肾造瘘管、X线或B超引导下一次退出等方法,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部分PCNL的出血,行动脉栓塞就可以达到止血的效果,在开放的情况下,也可以阻断动脉,来进行缝合止血,但本例患者由于术中突然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情况,情况十分危急,同时基层医院不具备行动脉栓塞的条件。遂一期行剖腹探查,明确下腔静脉损伤实施修补,修补后仍有出血,考虑肾脏主要血管损伤且难以修补,紧急行肾脏切除术,保住了患者生命。笔者所在医院曾接诊过地方医院转入的PCNL术后出血的患者,考虑术中损伤主要血管,因失血过多,转入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所以在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前提下,必要时可行患肾切除,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结合本例患者,笔者认为为了避免PCNL误入下腔静脉,术中穿刺点的选择很重要,需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①解剖结构:需要考虑肾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此外还要考虑肾脏与肋骨、脊柱和腹肌等结构的相对位置。

②肾脏位置:了解患者的肾脏位置有助于确定最佳的穿刺点。例如,如果肾脏位于后腹壁,可以选择在腰部或腹股沟区域进行穿刺。如果肾脏位于前腹壁可以选择在腹部进行穿刺。

③血管走行:了解肾脏的血管走行对选择穿刺点也非常重要。需要注意主动脉、下腔静脉和肾动脉的位置和走行,以避免穿刺时误伤这些重要血管。可以通过影像学技术,如CT或超声引导,来准确定位血管的位置。林方优等通过比较采取不同穿刺路径所构建的经皮肾通道血管损伤程度发现,若穿刺时经过肾正中线,则血管损伤最重,而经一侧锥体中心线以及正常肾锥体中心线,则血管损伤轻一些。

 

导丝在PCNL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导丝误入下腔静脉的风险。

①选择合适的导丝对于避免导丝误入下腔静脉至关重要。本例患者使用斑马导丝,相比一般导丝其具有更强的刚性和弹性,更容易穿破血管壁,误入下腔静脉。

②正确的导丝进针技巧对于避免导丝误入下腔静脉非常重要。医生应该掌握准确的进针角度和力度,以确保导丝进入肾盂而不是血管。在进针过程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指引,准确地控制导丝的进针方向和深度。

③导丝的深度控制也是避免导丝误入下腔静脉的关键。本例患者在穿刺成功后置入较长一段导丝,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肾脏位置和血管走行,准确地控制导丝的进针深度,以避免导丝超过肾盂并误入下腔静脉。

 

王宇雄等提出扩张至F24、F30通道时会出现血管损伤加剧的情况,F24为临界值,经皮肾建立通道应当处于≤F24范围内。本例患者只扩张至F22通道,血管损伤与通道大小并无直接关系。但与扩张的深度有关:过深的扩张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特别是对于靠近肾脏的血管。因此,医生在进行扩张时应该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指引,准确地控制扩张的深度,以避免扩张器超过肾脏的范围。

 

另外扩张器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考虑:扩张器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考虑。扩张器的规格应该与导丝和工作通道的大小相匹配,以确保扩张器能够顺利进人肾脏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扩张器的形状和材质也需要考虑,以确保扩张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使用扩张器时,医生应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扩张器应该在适当的角度和力度下进入肾脏,掌握“宁浅勿深”的原则,准确地控制扩张器的进人方向和深度。另外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影像学指引,及时发现并纠正扩张器过深的情况。根据以往报道,PCNL术中出血严重时通过使用气囊尿管压迫,止血都能得到部分缓解,但本例患者在使用气囊尿管压迫后反而出现生命体征不稳,极有可能是因为尿管并未放置到肾盂肾盏内,而是进入血管对血管壁造成了二次损伤,在剖腹探查中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旦患者出现下腔静脉损伤的情况,由于静脉血流速度降低、血管内膜完整性遭到破坏,就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静脉血栓产生,因此形成的血栓脱离血管壁就可能会造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刘恒鑫等、纪全松等分别对1例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合并血栓的病例进行了报道,并分别采用开放手术同期下腔静脉取栓和联合介入溶栓等方式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造瘘管误入下腔静脉后是否伴有血栓形成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例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出现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式仍为PCNL,在此类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一旦出血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熟悉并掌握可能导致出血的各类因素,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强化手术学习培训,才能够进一步推动PCNL在基层医院的顺利开展。而当术中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时,应当及时终止手术,后期可通过CT确诊是否有血管损伤,通过介入止血。而对于情况危急,考虑有主要血管损伤时,应当立即剖腹探查,修复损伤血管,在血管无法修复时切除患肾,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杨龙雨禾,刘虎,赵星何,等.经皮肾镜取石术下腔静脉损伤致术中大出血1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4,39(5):463-466.

 

下一篇
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于上尿路结石治疗的研究进展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国内外泌尿外科医师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最佳选择方案之一。近年来,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MP)作为PONL的一种微创改进形式,展现了诸多优势,例如SMP的通道更小,配备了能同时进行操作和灌注的工作鞘,以及术中负压吸引装置,从而降低肾内压力并加快结石清除,术后可实现部分无管化甚至完全无管化。与传统PCNL相比,SMP的创伤更小,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并加快恢复速度。随着SMP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成熟,其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有望成为各类上尿路结石治疗的重要手段,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SMP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做一综述。   一、无管化   PCNL的无管化定义为术后不予放置肾造瘘管和(或)输尿管支架。Wickham等最早定义无管化,但在1986年Winfield等发现PCNL后不放置肾造瘘管的2例患者发生严重尿外渗,引起无管化PCNL的争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PCNL设备的改进,越来越多泌尿外科医师接受了无管化理念并应用于临床。Ahmad等研究发现无管化PCNL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等。Zhang等指出无管化PCNL并没有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越来越多研究证明无管化PCNL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哪些患者适合行无管化PCNL,目前无明确的标准,一般认为选择条件包括: ①患者肾脏的解剖结构正常,无尿路梗阻; ②无严重的尿路感染; ③术中、术毕无严重出血,无明显集合系统的损伤,无明显结石残留; ④单通道PCNL,无须再次手术患者。 SMP作为新一代微型PCNL,高SFR,对肾脏损伤小、出血少,同样可实现部分无管化甚至完全无管化,研究表明,SMP无管化率超过70%,明显优于传统通道PCNL和mini-PCNL。尤其对于儿童,SMP部分无管化近乎100%(只放置输尿管支架),完全无管化超80%,效益显著。   二、SMP手术过程 术前根据患者尿细菌培养药敏结果予相应抗生素处理。患者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术者利用内镜向患者患侧置入输尿管导管,末端接0.9%生理盐水灌注,制作人工肾积水。改俯卧位,垫高腰部,消毒铺巾,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穿人目标盏,拔除针芯后见尿液流出,置入安全导丝,在其引导下利用筋膜扩张器将通道依次扩张至12~14F,置人SMP专用金属鞘并连接吸引鞘桥,术者将超细肾镜置入,利用激光的能量把结石击成碎块,碎石被带吸引功能的Peel-away鞘吸进碎石收集瓶。手术完成后术者再次使用B超检查是否有结石残留。若未见明显结石残留,且肾脏无明显损伤及严重出血,不留置肾造瘘管和(或)输尿管支架。   三、SMP适应证及局限性   1. 对于直径1~2cm的肾结石,手术方式主要有ESWL、FURS、PCNL等。ESWL具有创伤小、治疗费用低且无须住院等优点,临床上更易被接受,然而ESWL处理后的结石需自行排出,较大结石碎块可能再次诱发肾绞痛、形成石街等,甚至出现残石再生长等问题。结石成分、质地及患者肾脏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会影响ESWL清石效果。有研究表明,PCNL及FURS在处理直径1~2cm的肾结石时,SFR都要高于ESWL。FURS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沿腔道可进人肾脏内部,不同于PCNL需建立通道才能进入肾脏,患者肾功能损害及患者应激反应程度都低于PCNL,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欧美指南更是推荐其为治疗直径<2cm肾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案。然FURS过程中术者需用激光将结石碎块化或粉末化,在助手协助下用套石篮把较大块结石碎片取出,剩余碎块需自行排出,不少临床研究结果都是FURS的SFR低于PCNL,为此,国内外指南推荐PCNL作为直径<2cm肾结石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朱瑞龙等发现SMP与FURS处理直径1~2cm单发性肾结石时,患者术后发热、血白细胞异常率、全身炎症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笔者认为ESWL、FURS、SMP治疗直径1~2cm肾结石都是安全且有效,各有优缺点,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案,SMP可作为常规选择。   2. PCNL有较高SFR,且治疗效果确切,各大指南均推荐为治疗直径>2cm肾结石的首选方案,但传统通道PCN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15%~19%。国外meta分析推荐SMP为治疗直径<4cm肾结石的一线方案,尤其对于直径2~3cm肾结石。Cai等研究认为SMP治疗直径>2cm肾结石安全有效,患者均接受SMP,术后48 hSFR为84%,术后3个月SFR为91.5%,无管化率为87.2%,其中完全无管化率为44.1%;并发症发生率为9.6%,平均住院时间为(2.4士1.5)d。Liu等一项国际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比SMP与mPCNL治疗直径>2cm肾结石的疗效,发现2组SFR和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年,Zhong等一项研究发现eSMP治疗直径2~5cm肾结石时,SFR高达91.3%,发热率仅4.3%,相比mPCNL,碎石效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少、住院费用更低。胡力仁等采取SMP联合FURS同期处理直径>3cm肾结石,SFR达到89.7%,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相比于单一PCNL减少了二期手术率及通道数量,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肾功能。 肾下盏在解剖学中位于肾脏的最低部位,各类含钙的物质、尿酸、胱氨酸等,包括一些有害物质难以排出,容易沉积。肾下盏结石约占肾结石的36%,发生发展过程同肾下盏的漏斗部异常增长及与肾盂之间的夹角异常减小等密切相关。治疗效果受盏颈开口大小、输尿管长宽度、肾盂与输尿管之间夹角的大小等多因素共同影响。   3. 儿童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远低于成年人,约1%~3%,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尿路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儿童泌尿系结石易复发,治疗后2~3年的复发率可高达19%~34%。国内外指南推荐ESWL为治疗<2cm非肾下盏结石、<1cm肾下盏结石和<1.5cm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儿童行ESWL需全身麻醉。有文献报道指出,单次ESWL清石率只有 37%~52%,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治疗,增加儿童全身麻醉和辐射暴露次数。且我国许多基层医院缺乏儿童麻醉设施,ESWL用于治疗儿童泌尿系结石未得到广泛应用。儿童输尿管细小,放置软镜鞘难度大,易造成输尿管损伤,术后拔出输尿管支架时患儿同样需要全身麻醉,因此,儿童行FURS并无优势。   4.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指结石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至第四腰椎下缘之间的位置超过2个月,导丝或输尿管镜无法通过,静脉尿路造影剂无法穿过的梗阻区域。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主要为不规则形或长条状结石。王晓甫等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SMP和FURS处理160例输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疗效,SMP组SFR、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FURS。冯瑞等研究SMP和组合式FURS处理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SMP组SFR(术后1d为87.50%、术后1个月为96.88%)明显高于组合式FURS(术后1d为 27.03%、术后1个月为70.27%),手术时间为(55.5±14.8)min,发生胸膜损伤3例(9.38%),肾周血肿仅1例(3.22%)。   局限性: 对于复杂性直径>4cm肾结石,SMP受限通道大小,SFR下降,手术时间延长,出血、感染等风险增加,并不推荐首选。另外,SMP对操作者技术要求熟练度高,易入门、难掌握,操作难度大。 ​ ①穿刺准确性要求高,否则会影响下一步碎石,最终可能因结石移位问题导致整个手术失败; ②术者需熟练运用钬激光的功率和能量; ③碎石过程需保持肾盂半充盈状态,才能保证操作空间足够大及肾内低压状态; ④注意保护SMP镜体,避免出现弯折; ⑤吸引管被碎石块堵塞时应及时清理; ⑥结石CT值过高会影响碎石效率,不宜超过1100HU。   来源:陈远威,李卓,柳建军.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于上尿路结石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4,39(05):456-462.
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