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一期多通道PCNL治疗完全性鹿角形肾结石的方法和经验

来自  大家泌尿  2024-07-12

鹿角形结石一般较大,目前PCNL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完全性鹿角形肾结石具有结石负荷大、多个平行肾盏内结石、合并有感染、复发性高等特点,常无明显肾积水,肾实质较厚,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对于鹿角形结石,由于肾盏结构的复杂性,单一通道往往很难取尽结石,多通道PCNL是较好的选择,临床上有一期多通道和分期多通道2种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一期多通道PCNL处理完全性鹿角形肾结石的方法和经验。

手术方法

 

1、建立PCNL通道前准备

术前30min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仰卧分腿位输尿管镜下放置F5输尿管导管固定于导尿管上,留做建立人工肾积水。俯位下B超按肾长轴探查结石分布、平行盏数量、背侧肾盏盏颈宽度及长度;探查肾实质厚度、有无肾积水;探查肾周脏器如脾、肝、肠管、胸膜角等,观察其与肾的相对解剖位置。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实时B超情况再次确认通道建立方案,有时术中与术前通道设计方案可能有所变化。

 

2、穿刺、通道建立及碎石

完全性鹿角形结石的穿刺第1通道,我们一般选择经背侧上盏,B超探头头端或侧方穿刺,若肋骨遮挡时,2种穿刺方式可以切换。穿刺经肾盏穹窿部入针,穿刺前常规彩超观察预穿刺路径上肾实质的血流情况,选择相对无血管或乏血管区穿刺,减少因建立通道所致的出血。穿刺前确定好目标肾盏,按压皮肤,使超声下震动波方向指向目标盏方向,确定好皮肤穿刺点,进针后在肾周脂肪外调整针的方向,使针方向指向目标盘穹窿部及盏颈中心线,做到精准穿刺。穿刺成功见清亮液体流出,无明显血性液体,置入J型导丝。质地较硬结石,穿刺成功时可感觉到针尖触碰到结石。

根据碎石工具不同,建立F20~F24通道,扩张遵循“宁浅勿深”的原则,必要时先建立微通道,输尿管镜检查确认导丝及通道无误后,再扩张至较大通道。经上盏通道可清除目标盏、上盏腹侧盏、肾盂、大部腹侧盏、大部肾下盏结石等,部分平行盏结石利用碎石工具如EMS超声探针或激光撬拨,可以移位至肾盂内或碎石设备可以碎石的位置,减少通道建立的数目。经上盏通道碎石工具无法进行有效碎石且角度较大,易导致盏撕裂风险的时候,先检查确保肾镜可到达部位的结石清除情况,再准备另建通道。

B超检查经上盏碎石清石后肾内残石分布及肾周有无渗液,第2通道的建立原则选择结石残留较大的平行肾盏进行穿刺,不是按顺序从上到下依次建立通道,且兼顾能最大化的进入其他肾盏碎石取石。按上述穿刺方法可建立F20~F24通道。下盏背侧盏结石经第1通道往往很难取石,第2通道建立可选择经此盏,这样上下联合,肾内主体部分结石经两通道可以清除,少部分位于平行盏内,根据结石大小、部位建立第3通道。

第3通道及后续多通道建立前需评估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无明显出血和集合系统穿孔方可考虑。一般不超过3个,但特殊病例平行盏较多且残结石较多时,可根据实时情况考虑增加1~2个微通道。第3通道及以上通道建立时,可穿刺成功后采用针推结石或J型导丝推结石的方法,试图将结石推至肾盂内,减少通道建立的数目,但成功率受到盏颈宽度和结石本身的影响。对于一些较小平行盏残留结石,穿刺成功后可经穿刺针注入生理盐水,将结石冲入肾盂内,其也受到肾颈宽度的影响,但术中都可以尝试,提高一期结石清石率。根据平行盏结石大小,优先建立残留结石较大的平行盏,可头端或侧方穿刺,在建立多通道时,我们体会头端较侧方穿刺更能清晰显示针道,做到精准穿刺,减少穿刺时间。但受之前建立通道剥皮鞘所致空间限制时,头端或侧方穿刺可配合使用。每次穿刺前彩超观察肾实质血流避开主要血管,减少出血。在建立新通道前,经原有通道仔细观察有无能碎到的结石,避免不必要的通道建立。

 

3、碎石工具的选择

因各单位碎石工具不同或工具单一,一般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可以满足一期多通道PCNL碎石的需要,要求主通道在F20以上,配合F18或F16通道碎石,大小通道结合,碎石时应用钬激光的切割、爆破等性能,将结石碎块化,减少碎石时间,将结石碎片冲出体外。

若同时具备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和钬激光,可联合使用,前1~2通道选择标准通道,清除主体结石,残留的平行盏结石可建立F16~F18微通道选择钬激光碎石,部分结石碎片再经标准通道清除。

若结石成分是磷酸镁铵(鸟粪石)等感染性结石,建议应用EMS超声吸附碎石清石,快速清除结石,保证肾内低压,降低感染风险。

 

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PCNL通道的建立均需遵循安全高效的原则,主通道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要能最大范围的处理结石,减少通道数目。安全就是经穹窿部无或乏血管区建立通道,减少通道出血。遵循“短距原则、高点原则、穹窿原则、钝角原则”,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中实时超声所见,建立安全高效的工作通道。术中常规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预穿刺部位肾实质血流情况,避开血管穿刺。术中根据情况,若无明显出血,可逐步建立通道。若建立多通道时出血明显,视野不好,应迅速清除目标盏内结石并尽快结束手术。若是感染性结石,需要控制手术时间,注意保持肾盂内低压,术前、术中应用抗生素,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发生。

对完全性鹿角形结石我们倾向于经上盏背侧建立通道,可以清除目标盏内、肾盂、腹侧盏、下盏结石,输尿管上段等部位结石,这样结石主体可清除。后续根据平行盏结石大小及盏的结构再建立多通道。刘永达等"认为经后组肾上盏入路更接近肾脏长轴的走向,可近似直线地进入大部分前后组肾中下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具有开阔的操作视野。国外学者SOUCY等和BLUM等则多选择从下盏建立通道,认为胸腔并发症较低。这可能与国外多选择X线定位有关。

一期多通道PCNL微通道可以选择部分无管化,不放置肾造瘘管,F20以上主通道放置肾造瘘管起引流作用。比如一期5通道可以放置3个肾造瘘管。选择无管化前需要退鞘观察通道有无明显出血,若无明显出血可拔除剥皮鞘。若是感染性结石,不做无管化。

一期多通道PCNL术中对器械要求不高,许多基层医院有这个器械条件,单一钬激光和输尿管镜(代替肾镜)就可以进行,一次手术即能清除结石,术中大通道联合小通道,大通道处理主体结石,小通道处理平行盏的残留结石,术中肾盂内压不高,提高了碎石效率及结石清除率。但是,该项技术对穿刺技术要求较高,穿刺前通道设计科学、有效,穿刺精准减少术中出血是开展多通道PCNL的基础。建议有大量和丰富PCNL实战经验的术者进行。术者需根据术中情况,适时终止手术,必要时留做二期处理,保证医疗安全。

一期多通道PCNL遵循尽可能减少通道取净结石的理念。1~2个较大通道处理结石主体,若无明显出血且单位有各种器械条件,可以联合顺行输尿管软镜或膀胱软镜检查平行盏,激光击碎平行盏结石后在肾镜下取石,这样可以减少平行盏通道的建立。但若结石较大,会影响碎石效率及增加手术时间。另顺行软镜有时会受到弯曲半径或平行盏宽度和长度的影响,碎石不一定能成功。不管顺行及逆行软镜,若术中出血,则会影响视野,增加碎石难度,降低治疗效果。

增加软镜的使用也会导致医疗费用的提高。在碎石过程中,碎石技巧对减少通道建立有重要作用,比如应用EMS超声碎石时,通过探针推结石可将一部分平行盏内的结石撬出至肾盂内,达到碎石的目的;应用钬激光碎石,同样可利用光纤头端撬推结石,将其移位至肾盂内进行碎石,或利用激光的爆破效应,将其碎裂后从平行盏内冲出。对于平行盏小结石,若条件许可,可应用B超引导下可视穿刺肾镜下200m钬激光将结石直接粉末化,或将结石击碎后冲入肾盂内经主通道取出,减少平行盏的通道建立,另对于目标盏颈狭小或闭锁的情况,可在针状肾镜下钬激光切开盏颈,扩大肾盏出口。这些多镜联合模式因受到医疗条件的限制,普及开展仍存在一定困难。

 

下一篇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减少出血的技术改进
如何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是泌尿外科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李炯明及其团队,在实践中总结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LRC)中易导致出血的环节,针对性地对手术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创新性改进,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手术要点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实施LRC的男性膀胱肿瘤患者168例,均采用控制术中出血技术。年龄32~85岁。肿瘤临床分期为T1~T3b,其中T1期13例(反复的复发性及多发性肿瘤),T2期127例,T3期28例。所有患者术前经膀胱镜活检或诊断性电切病检确诊为膀胱恶性肿瘤。通过CT或MRI进行临床分期,评估肿瘤有无局部和远处转移。 手术要点: ①解剖双侧输尿管下段至膀胱壁; ②游离双侧髂内动脉至脐动脉,于臀下动脉远端用Hem-o-lok夹闭脐动脉(不切断),以减少膀胱及前列腺动脉供血; ③双侧输尿管之间切开腹膜,游离输精管和精囊,沿狄氏筋膜充分游离前列腺后壁,远端尽可能达前列腺尖部,同时充分显露出膀胱侧韧带和前列腺侧血管蒂的内侧面; ④清扫盆腔淋巴结时,先切除髂外淋巴结组织,再完成对髂外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的游离,紧贴盆壁和骶骨前面将闭孔淋巴结向膀胱侧壁方向游离(即从脂肪的外侧和后方进行游离),充分显露闭孔淋巴结与盆壁和骶骨之间的各血管交通支,并将其逐一切断,将闭孔淋巴结整块游离至膀胱外侧,暴露出膀胱侧韧带的外侧面; ⑤切断脐动脉,显露出膀胱侧韧带的内侧面及外侧面,夹闭侧韧带内血管后将其切断; ⑥游离显露前列腺侧血管蒂的外侧面,紧贴前列腺包膜将其切断; ⑦分离耻骨后间隙,显露前列腺及耻骨前列腺韧带,从前列腺韧带外侧切开盆内筋膜,游离前列腺尖部两侧及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外侧壁; ⑧缝扎切断DVC,解剖膜上部尿道,行原位尿流改道者,紧贴前列腺尖部用Hem-o-lok夹闭尿道后将其切断,尖部尿道切缘阳性者,切除膜部尿道。 结果:168例患者LRC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20~300ml,平均86ml,术中输血率4.17%;无中转开放手术和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二、手术改进总结 由于LRC手术过程复杂,只有处理好手术中每个环节的出血,才能使总的出血量减少。我们在前期的临床实践中注意到,LRC术中出血通常发生在清扫闭孔淋巴结、切断膀胱侧韧带和前列腺侧血管蒂以及处理DVC等环节。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对手术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改进。 ⑴根治手术进行前先阻断双侧脐动脉(髂内动脉终末支),具体方法为从髂血管分叉处解剖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于臀下动脉下方用Hem-o-lok夹闭脐动脉,以减少膀胱及前列腺的动脉供血; ⑵清扫闭孔淋巴结时沿盆壁和骶骨前面进行,即从闭孔淋巴脂肪组织的外侧和后方游离,这样可充分显露出淋巴脂肪与盆壁和骶骨之间的血管交通支,用超声刀将其切断,将整块淋巴脂肪组织向膀胱壁游离,显露膀胱侧韧带的外侧面,避免从闭孔淋巴脂肪组织的腹侧面向骶骨和盆壁方向游离,后者容易损伤到淋巴脂肪内的血管导致出血; ⑶完成闭孔淋巴组织游离后,切断作为解剖标志的脐动脉,充分显露出膀胱侧韧带内的动静脉,Hem-o-lok夹闭后切断; ⑷紧贴精囊外侧及前列腺包膜游离前列腺侧血管蒂的内侧面,尽可能在筋膜内进行游离切断侧血管蒂; ⑸处理DVC时,先游离开前列腺表面的脂肪组织,显露出前列腺包膜及耻骨前列腺韧带,于耻骨前列腺韧带外侧切开盆内筋膜,将肛提肌从前列腺包膜钝性分开,清晰显露出DVC外侧壁,在前列腺尖部缝扎后切断DVC及尿道,尿道海绵体断端的出血可通过球囊尿管压迫止血。 小结:采用LRC前先游离阻断双侧脐动脉、沿盆壁和骶骨层面游离闭孔淋巴结、精细解剖膀胱侧韧带及前列腺侧血管蒂、缝扎切断DVC等方法和技术,可有效减少LRC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输血率。   来源:欧炫蔚,刘建和,赵彦良,等.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减少出血的技术改进[J/OL].微创泌尿外科杂志,5-9[2024-0-18].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