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是泌尿外科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李炯明及其团队,在实践中总结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LRC)中易导致出血的环节,针对性地对手术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创新性改进,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手术要点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实施LRC的男性膀胱肿瘤患者168例,均采用控制术中出血技术。年龄32~85岁。肿瘤临床分期为T1~T3b,其中T1期13例(反复的复发性及多发性肿瘤),T2期127例,T3期28例。所有患者术前经膀胱镜活检或诊断性电切病检确诊为膀胱恶性肿瘤。通过CT或MRI进行临床分期,评估肿瘤有无局部和远处转移。
手术要点:
①解剖双侧输尿管下段至膀胱壁;
②游离双侧髂内动脉至脐动脉,于臀下动脉远端用Hem-o-lok夹闭脐动脉(不切断),以减少膀胱及前列腺动脉供血;
③双侧输尿管之间切开腹膜,游离输精管和精囊,沿狄氏筋膜充分游离前列腺后壁,远端尽可能达前列腺尖部,同时充分显露出膀胱侧韧带和前列腺侧血管蒂的内侧面;
④清扫盆腔淋巴结时,先切除髂外淋巴结组织,再完成对髂外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的游离,紧贴盆壁和骶骨前面将闭孔淋巴结向膀胱侧壁方向游离(即从脂肪的外侧和后方进行游离),充分显露闭孔淋巴结与盆壁和骶骨之间的各血管交通支,并将其逐一切断,将闭孔淋巴结整块游离至膀胱外侧,暴露出膀胱侧韧带的外侧面;
⑤切断脐动脉,显露出膀胱侧韧带的内侧面及外侧面,夹闭侧韧带内血管后将其切断;
⑥游离显露前列腺侧血管蒂的外侧面,紧贴前列腺包膜将其切断;
⑦分离耻骨后间隙,显露前列腺及耻骨前列腺韧带,从前列腺韧带外侧切开盆内筋膜,游离前列腺尖部两侧及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外侧壁;
⑧缝扎切断DVC,解剖膜上部尿道,行原位尿流改道者,紧贴前列腺尖部用Hem-o-lok夹闭尿道后将其切断,尖部尿道切缘阳性者,切除膜部尿道。
结果:168例患者LRC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20~300ml,平均86ml,术中输血率4.17%;无中转开放手术和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二、手术改进总结
由于LRC手术过程复杂,只有处理好手术中每个环节的出血,才能使总的出血量减少。我们在前期的临床实践中注意到,LRC术中出血通常发生在清扫闭孔淋巴结、切断膀胱侧韧带和前列腺侧血管蒂以及处理DVC等环节。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对手术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改进。
⑴根治手术进行前先阻断双侧脐动脉(髂内动脉终末支),具体方法为从髂血管分叉处解剖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于臀下动脉下方用Hem-o-lok夹闭脐动脉,以减少膀胱及前列腺的动脉供血;
⑵清扫闭孔淋巴结时沿盆壁和骶骨前面进行,即从闭孔淋巴脂肪组织的外侧和后方游离,这样可充分显露出淋巴脂肪与盆壁和骶骨之间的血管交通支,用超声刀将其切断,将整块淋巴脂肪组织向膀胱壁游离,显露膀胱侧韧带的外侧面,避免从闭孔淋巴脂肪组织的腹侧面向骶骨和盆壁方向游离,后者容易损伤到淋巴脂肪内的血管导致出血;
⑶完成闭孔淋巴组织游离后,切断作为解剖标志的脐动脉,充分显露出膀胱侧韧带内的动静脉,Hem-o-lok夹闭后切断;
⑷紧贴精囊外侧及前列腺包膜游离前列腺侧血管蒂的内侧面,尽可能在筋膜内进行游离切断侧血管蒂;
⑸处理DVC时,先游离开前列腺表面的脂肪组织,显露出前列腺包膜及耻骨前列腺韧带,于耻骨前列腺韧带外侧切开盆内筋膜,将肛提肌从前列腺包膜钝性分开,清晰显露出DVC外侧壁,在前列腺尖部缝扎后切断DVC及尿道,尿道海绵体断端的出血可通过球囊尿管压迫止血。
小结:采用LRC前先游离阻断双侧脐动脉、沿盆壁和骶骨层面游离闭孔淋巴结、精细解剖膀胱侧韧带及前列腺侧血管蒂、缝扎切断DVC等方法和技术,可有效减少LRC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输血率。
来源:欧炫蔚,刘建和,赵彦良,等.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减少出血的技术改进[J/OL].微创泌尿外科杂志,5-9[202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