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膜(层面)解剖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四纵两横六层面”法

来自  大家泌尿  2024-05-10

近年来,随着对筋膜解剖认识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外科手术逐渐由以器官和血管为中心的根治性切除向基于膜解剖的功能性器官切除转变。
膜解剖技术具有减少手术出血、更完整切除肿瘤及避免副损伤的优势,其相关理论和实践首先在胃肠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3D 腹腔镜及机器人因其具备视野清晰、立体感及精度高的优势,正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赖彩永及其团队在此基础上将膜解剖技术应用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中,对盆腔相关膜结构及手术层面进行识别、精确解剖,对于重要的结构加以保护,旨在将手术过程程序化、标准化。文章将主要展示基于膜解剖的“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效果。


一、四纵两横六层面——手术操作

患者取头低脚高体位:使用常规五孔法,观察口位于腹中线脐上方,放置30°观察镜,直视下将10mm和12mmTrocar置于平脐部腹直肌外侧缘,两个5mm辅助Trocar放置在双侧髂前上棘的内侧。

手术平面及步骤如下:

①输尿管系膜外平面游离:探查腹腔后,于右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切开覆盖右侧输尿管的腹膜及腹膜下脂肪,利用超声刀工作产生的空泡效应显露并沿输尿管系膜外平面(第一纵平面)游离输尿管至汇入膀胱处。对于预先显露盆神经丛之保留性神经的患者,在输尿管远端的内侧,直肠固有筋膜与腹下神经前筋膜之间层面游离,可显示部分盆神经丛前丛纤维(图1A),预显露神经丛有助于在后续操作中精确保护,分别游离输尿管内、外侧层面后,离断输尿管系膜,游离输尿管至输尿管膀胱交界处(图1B)。

②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采用标准淋巴清扫。沿髂内动脉主干及分支(膀胱血管蒂)平面(第二纵平面)游离至膀胱筋膜外侧平面,直至显露盆筋膜,此平面既是切除膀胱的外侧平面,也是做整块的髂内和闭孔淋巴脂肪组织清扫的内侧平面(图1C)。沿髂外动脉切开其血管鞘,沿血管外平面(第三纵平面)游离骼外血管至旋髂静脉水平(图1D),以生殖股神经为后界腰大肌平面(第四纵平面)进行游离至盆底,其间可显露闭孔神经并加以保护(图1E)。将髂总及髂外淋巴组织、髂内和闭孔淋巴组织分别整块切除后送检,常规保护闭孔动脉,以避免可能由闭孔动脉发出的副阴部内动脉损伤。

➂精嚢腺输精管+狄氏筋膜前平面(第一横平面)建立:打开腹膜反折,切开精腺表面筋膜,沿筋膜下平面分离双侧精囊腺至精囊腺底部,即可显露狄氏筋膜。沿精囊腺表面分离可避免损伤沿精囊腺尖部和外侧面走行的自主神经。在进行前列腺背侧部解剖之前,可将镜头向上翻转。沿着狄氏筋膜的腹面与前列腺背侧间隙游离,向远端至前列腺尖部,向外游离至前列腺两侧,注意尽量保持狄氏筋膜的完整(图1F)。用腔镜纱填塞游离好的狄氏膜前间隙。

④处理膀胱血管蒂:游离好输尿管,盆腔淋巴清扫完成后,膀胱血管蒂已被页面化,保留性神经者采用Hem-o-lock分别结扎离断膀胱上动脉、下动脉和静脉,注意避免损伤阴部内动脉,防止造成术后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图1G)。由于手术最开始已显露出盆丛,在此可见盆丛位于这些血管内侧的矢状面中,进而形成神经血管束(NVB)。

⑤在脐内侧韧带矢状面外侧打开腹膜以进人Retzius间隙,离断脐内侧韧带及脐正中带。游离膀胱外脂肪与腹壁及耻骨的间隙(第二横平面),并向两侧和尾部延伸至盆筋膜。清理前列腺周围的脂肪组织。打开盆筋膜,建立前列腺侧平面:冷刀仔细分离盆筋膜壁层及脏层至盆筋膜腱弓,向后及脚侧扩大前列腺侧平面,尽量避免损伤外侧的肛提肌肌束(图1H),用2-0倒刺线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减少术中的出血。

⑥前列腺筋膜内切除+尿道离断:打开前列腺腹侧筋膜,沿前列腺筋膜与前列腺包膜之间平面向前列腺两侧游离,直至与之前解剖的前列腺背侧面相通紧贴前列腺包膜表面采用Hem-o-lock夹闭,并采取“冷刀”离断前列腺血管蒂,避免大块钳夹,随后进行超声电凝。沿前列腺包膜外平面继续向前列腺尖部游离,以钝性剥离为主,紧贴前列腺包膜解剖前列腺尖部(图 1D),将NVB从前列腺包膜表面游离,离断DVC,完整游离出尿道。Hem-o-lock夹闭尿道以避免肿瘤外溢种植。紧贴前列腺尖部剪刀离断尿道,注意前列腺尖部避免大块组织的电凝和钳夹,保留膜部尿道周围相邻的组织,两侧神经血管蒂结构全程可见(图1J)。

⑦取出标本+尿流改道:将标本放置在标本袋中,并于脐下6~8cm中线处切口取出。然后在体外以40~45cm的末段回肠重建“W”形膀胱,双侧输尿管缝制成半乳头状种植于新膀胱。采用3-0倒刺线在腹腔镜下完成新膀胱与尿道的吻合。


二、手术讨论


01 膜解剖
膜解剖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兴名词,外科医生多用间隙和层面来表述此名词,2013年以来,国内龚建平多次阐述膜解剖相关理论,认为膜解剖是指广义的系膜与系膜床的解剖,两者由筋膜和(或)浆膜构成。系膜表面的浆膜和筋膜形成一个类似“信封”的结构,这是肿瘤细胞转移的屏障,“信封”的完整切除可以更彻底清扫淋巴结,降低复发率。腹腔镜下放大的手术视野有助于显示所谓的“天使的发丝”般的“神圣层面”,进而实现精准整块切除肿瘤,同时减少对周围脏器的损伤。

盆腔淋巴清扫是RC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也为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在本组研究中,我们进行的是标准淋巴清扫术。沿髂内动脉主干及分支平面(第二纵平面)游离向足侧续为膀胱神经血管蒂的外侧筋膜平面,可一直延续显露至盆筋膜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开始沿髂总分叉及髂外动脉血管鞘外层面(第三纵平面)游离至旋髂静脉水平,以生殖股神经为后界沿腰大肌平面(第四纵平面)游离至盆底,同时可显露闭孔神经并加以保护之。如此,可将髂总及髂外淋巴做一整块切除,对于远端则将包含前哨淋巴结在内的髂内和闭孔淋巴结做一整块切除。

02 3D腹腔镜的优势
3D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可以清楚地获得盆腔内器官与组织间的立体解剖层次关系,有利于组织的分离,避免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同时,手术中3D视野有利于手眼协调,提升操作准确性,降低缝合难度。3D腹腔镜有助于实现膜结构的辨识和分离,同时实现更为精确的重建缝合。

03 如何实现瘤控
关于瘤控,直肠癌根治中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性是目前公认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直肠系膜的完整性并非等同于标本环周切缘阴性,还应包括“外科手术层面的正确”,即保证直肠固有筋膜的完整。如果直肠固有筋膜破损手术进人直肠系膜,即使环周切缘阴性,也应认为直肠系膜的完整性破坏,这就可能使紧靠该系膜内侧的癌结节残留于手术床。
受直肠癌根治术中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方式的启发,本团队尝试基于筋膜解剖(即层面外科技术),采用四纵两横六层面法行腹腔镜RC,术中首先切开输尿管表面腹膜进入输尿管系膜外层面,即第一纵平面。沿此层面游离输尿管外侧层面的同时游离了膀胱神经血管蒂的内侧筋膜平面。在输尿管系膜外层面进行输尿管游离,可以完整保留输尿管血管网,可减少输尿管术后缺血及有可能引起的吻合口狭窄和功能障碍。

04 如何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
盆腔淋巴清扫是RC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也为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在本组研究中,我们进行的是标准淋巴清扫术。沿髂内动脉主干及分支平面(第二纵平面)游离向足侧续为膀胱神经血管蒂的外侧筋膜平面,可一直延续显露至盆筋膜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开始沿髂总分叉及髂外动脉血管鞘外层面(第三纵平面)游离至旋髂静脉水平,以生殖股神经为后界沿腰大肌平面(第四纵平面)游离至盆底,同时可显露闭孔神经并加以保护之。如此,可将髂总及髂外淋巴做一整块切除,对于远端则将包含前哨淋巴结在内的髂内和闭孔淋巴结做一整块切除。

05 保留性功能手术建议
对于保留性神经的患者,建议保留闭孔动脉,以避免损伤可能存在的副阴部内动脉。按此方式,不但能完整清扫盆腔淋巴结,同时有效保护闭孔神经和血管。接下来沿第一横平面即输精管精囊腺及前列腺背侧平面的精确游离有利于避免盆神经从的损伤,同时实现前列腺的筋膜内切除,避免损伤前列腺两侧的NVB结构。沿第二横平面即耻骨前间隙也即膀胱筋膜前平面游离有利于实现膀胱的完整切除。尿道和双侧输尿管分别用Hem-o-lock夹闭避免尿液外溢减少肿瘤细胞种植风险。

三、小结
按照上述“四纵两横六层面法”手术思路,运用膜解剖技术精准分离和保护,充分发挥腹腔镜下膀胱周围解剖结构清楚、组织层次分明的优势,通过相对无血管平面的建立、扩大和沟通,为安全完整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效率以及减少周围器官损伤提供有力保障,将繁琐的手术步骤程序化,使得手术步骤可重复,进而缩短年轻医师的学习曲线。


来源:保东平,钟培锋,伍国豪,等.基于膜解剖之四纵两横六层面法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J/OL].现代泌尿外科杂志,1-7[2024-04-23].

下一篇
6点位置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型BPH的手术经验总结
中叶增生型BPH手术难点在于容易损伤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 基于个人手术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反馈,现将蓝激光治疗机6点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性BPH的具体术式及手术心得呈现如下。   一、手术方法   患者行硬腰联合麻醉,截石体位,激光镜直视下进入尿道,边进入边观察前尿道情况,再次确认有无尿道狭窄,重点观察后尿道及精阜位置。 进入膀胱腔内观察膀胱各壁及双侧输尿管口,再次确定前列腺大中叶增生情况,突入膀胱程度,突入部分是否遮挡输尿管开口,避免术中损伤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 退镜至前列腺部采用直输光纤,首先由突出的前列腺中叶顶点6点位置进行纵向切割,形成一条纵沟,直至中叶的最低点暴露颈口环状纤维,确定膀胱三角区黏膜标志定位后,向精阜延长纵沟。 未突入膀胱部分前列腺纵沟逐渐加深至外科包膜。使中叶从正中分瓣样解剖呈现,于颈口处可观察三角区黏膜完整,再从颈口处由6点位置为起点,沿环状纤维逆时针向5点旋转切割,未突入膀胱部分由精阜处沿外科包膜向5点位置进行汽化切割,汽化加旋切相结合,最终将5~6点位置的中叶前列腺组织顺利切除,边操作边检查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位置。 同理按照上述方法以6点位置为起点,沿环状纤维顺时针向7点位置进行操作。 中叶顺利切除后再次检查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有无损伤,最后采用蓝激光汽化功能修平前列腺颈口。前列腺左右两侧叶的处理采取传统汽化切除术。   二、手术效果   术前vs术后指标变化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80±7.22)min,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0.50士1.79)h,术后次日拔除导尿管,术后2d顺利出院。 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前列腺包膜穿孔、膀胱壁损伤、输尿管口损伤。术后1个月未发生再次尿潴留,无术后出血、尿道狭窄、尿路感染、尿失禁等症状。     三、手术技巧总结   01 由于大中叶的存在,导致三角区黏膜和双侧输尿管开口被遮挡,以5点、7点为标志沟的传统手术方式存在损伤膀胱黏膜和输尿管开口的风险;同时5点、7点前列腺部富含血管,汽化深度过深易出现深坑,止血更加困难,甚至需中转TURP止血;而6点位置前列腺血管较少,纵向切开时不易出血。选择6点定位法处理大中叶,可有效规避上述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手术过程中均无需5点、7点位置进行标志沟切割。   02 激光汽化前充分明确大中叶顶点位置,准确标记纵沟,边操作边及时进入膀胱腔内观察三角区黏膜距离。打沟过程中尽量保持6点位置纵行汽化至最低点,顺利看到膀胱三角区黏膜,打沟的同时向两侧轻微摇摆扩大纵沟以利于中叶分瓣。   03 由6点分别向5点、7点位置进行旋切时仍沿颈口环状纤维走行仔细操作,保持汽化面平整,避免组织层次不清。以6点纵沟为标志,直至成功将前列腺大中叶汽化切除,注意保护输尿管开口。   04 对于过宽的巨大中叶,视野遮挡明显,无法将大中叶分两块顺利切除时,可以采取在5点半、6点、6点半位置进行3点打沟定位,再行旋转切除。此次研究纳人的20例患者术中均无前列腺包膜穿孔、膀胱黏膜损伤、输尿管口损伤表明本研究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   四、采用6点定位法原因及定位思路   ​中叶增生型BPH由于中叶过大占据手术视野,其后膀胱三角区黏膜及输尿管开口被遮挡,术中操作不当容易出现误伤。对于前列腺中叶巨大并突人膀胱BPH的治疗,传统TURP电切时主要操作是回拉动作,操作时提前观察确定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位置可避免损伤,但TURP手术时间长、术后再次出血风险高。其他激光手术的激光方向是前射,剜除时在膀胱颈口处不容易离断组织,甚至转至开放取出。 临床针对中叶增生为主的BPH主要采用“三叶法”治疗,该方法适用于以切割或爆破为主的激光手术,且很容易在膀胱颈口的5点、7点向内侧划动切割离断腺体,而不损伤输尿管口和膀胱壁。虽然其他激光也可完成传统的剜除手术,但止血效果差,手术时间长,相比蓝激光手术,高效性和安全性欠缺。 蓝激光汽化功率最大值为200W,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由于蓝激光不吸收水,能量衰减少,操作距离过近时,直输光纤容易损伤膀胱,甚至发生穿孔,应特别注意术中避免距离输尿管口过近。文献报道,开展蓝激光手术时,术中膀胱腔内保持适量灌水至稍充盈,激光距膀胱黏膜3cm以上为安全距离。 故而对于中叶增生突入膀胱的BPH,出于对输尿管口和膀胱壁的保护,“三叶法”反而不适用于蓝激光。因此,本研究采用了6点位置定位法术式,由颈口大中叶顶点的6点位置为起始操作点,汽化深至颈口环状纤维,再将定位沟加深延长至精阜,将中叶分为5~6点、6~7点两部分进行旋切,此为6点定位法的基本思路。避免术中5点、7点入路导致视野不佳,解剖辨别不清而出现术中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来源:屠凡倬,陈宪艳,曲亚萍,等.450nm蓝激光半导体治疗机6点位置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J/OL].现代泌尿外科杂志,1-5.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