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叶增生型BPH手术难点在于容易损伤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
基于个人手术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反馈,现将蓝激光治疗机6点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性BPH的具体术式及手术心得呈现如下。
一、手术方法
患者行硬腰联合麻醉,截石体位,激光镜直视下进入尿道,边进入边观察前尿道情况,再次确认有无尿道狭窄,重点观察后尿道及精阜位置。
进入膀胱腔内观察膀胱各壁及双侧输尿管口,再次确定前列腺大中叶增生情况,突入膀胱程度,突入部分是否遮挡输尿管开口,避免术中损伤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
退镜至前列腺部采用直输光纤,首先由突出的前列腺中叶顶点6点位置进行纵向切割,形成一条纵沟,直至中叶的最低点暴露颈口环状纤维,确定膀胱三角区黏膜标志定位后,向精阜延长纵沟。
未突入膀胱部分前列腺纵沟逐渐加深至外科包膜。使中叶从正中分瓣样解剖呈现,于颈口处可观察三角区黏膜完整,再从颈口处由6点位置为起点,沿环状纤维逆时针向5点旋转切割,未突入膀胱部分由精阜处沿外科包膜向5点位置进行汽化切割,汽化加旋切相结合,最终将5~6点位置的中叶前列腺组织顺利切除,边操作边检查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位置。
同理按照上述方法以6点位置为起点,沿环状纤维顺时针向7点位置进行操作。
中叶顺利切除后再次检查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有无损伤,最后采用蓝激光汽化功能修平前列腺颈口。前列腺左右两侧叶的处理采取传统汽化切除术。
二、手术效果
术前vs术后指标变化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80±7.22)min,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0.50士1.79)h,术后次日拔除导尿管,术后2d顺利出院。
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前列腺包膜穿孔、膀胱壁损伤、输尿管口损伤。术后1个月未发生再次尿潴留,无术后出血、尿道狭窄、尿路感染、尿失禁等症状。
三、手术技巧总结
01 由于大中叶的存在,导致三角区黏膜和双侧输尿管开口被遮挡,以5点、7点为标志沟的传统手术方式存在损伤膀胱黏膜和输尿管开口的风险;同时5点、7点前列腺部富含血管,汽化深度过深易出现深坑,止血更加困难,甚至需中转TURP止血;而6点位置前列腺血管较少,纵向切开时不易出血。选择6点定位法处理大中叶,可有效规避上述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手术过程中均无需5点、7点位置进行标志沟切割。
02 激光汽化前充分明确大中叶顶点位置,准确标记纵沟,边操作边及时进入膀胱腔内观察三角区黏膜距离。打沟过程中尽量保持6点位置纵行汽化至最低点,顺利看到膀胱三角区黏膜,打沟的同时向两侧轻微摇摆扩大纵沟以利于中叶分瓣。
03 由6点分别向5点、7点位置进行旋切时仍沿颈口环状纤维走行仔细操作,保持汽化面平整,避免组织层次不清。以6点纵沟为标志,直至成功将前列腺大中叶汽化切除,注意保护输尿管开口。
04 对于过宽的巨大中叶,视野遮挡明显,无法将大中叶分两块顺利切除时,可以采取在5点半、6点、6点半位置进行3点打沟定位,再行旋转切除。此次研究纳人的20例患者术中均无前列腺包膜穿孔、膀胱黏膜损伤、输尿管口损伤表明本研究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
四、采用6点定位法原因及定位思路
中叶增生型BPH由于中叶过大占据手术视野,其后膀胱三角区黏膜及输尿管开口被遮挡,术中操作不当容易出现误伤。对于前列腺中叶巨大并突人膀胱BPH的治疗,传统TURP电切时主要操作是回拉动作,操作时提前观察确定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位置可避免损伤,但TURP手术时间长、术后再次出血风险高。其他激光手术的激光方向是前射,剜除时在膀胱颈口处不容易离断组织,甚至转至开放取出。
临床针对中叶增生为主的BPH主要采用“三叶法”治疗,该方法适用于以切割或爆破为主的激光手术,且很容易在膀胱颈口的5点、7点向内侧划动切割离断腺体,而不损伤输尿管口和膀胱壁。虽然其他激光也可完成传统的剜除手术,但止血效果差,手术时间长,相比蓝激光手术,高效性和安全性欠缺。
蓝激光汽化功率最大值为200W,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由于蓝激光不吸收水,能量衰减少,操作距离过近时,直输光纤容易损伤膀胱,甚至发生穿孔,应特别注意术中避免距离输尿管口过近。文献报道,开展蓝激光手术时,术中膀胱腔内保持适量灌水至稍充盈,激光距膀胱黏膜3cm以上为安全距离。
故而对于中叶增生突入膀胱的BPH,出于对输尿管口和膀胱壁的保护,“三叶法”反而不适用于蓝激光。因此,本研究采用了6点位置定位法术式,由颈口大中叶顶点的6点位置为起始操作点,汽化深至颈口环状纤维,再将定位沟加深延长至精阜,将中叶分为5~6点、6~7点两部分进行旋切,此为6点定位法的基本思路。避免术中5点、7点入路导致视野不佳,解剖辨别不清而出现术中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来源:屠凡倬,陈宪艳,曲亚萍,等.450nm蓝激光半导体治疗机6点位置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J/OL].现代泌尿外科杂志,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