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自体组织补片修复复杂输尿管狭窄的手术要点中国专家共识

来自  大家泌尿  2024-05-10

复杂输尿管狭窄是指无法直接进行传统的端端吻合手术的输尿管管腔狭窄。近年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是泌尿外科医师长久以来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重建术逐渐成为修复复杂输尿管狭窄的标准术式之一,在长段或多段输尿管狭窄的重建治疗中具有优势,为微创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带来了希望。

目前临床上对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输尿管狭窄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故为建立规范化的自体组织补片修复复杂输尿管狭窄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流程,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修复重建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泌尿外科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就自体组织补片技术的适应证、补片组织(口腔黏膜,阑尾组织)的选用原则、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管理、手术要点及术后随访计划等达成了专家共识。

 

一、术前评估及手术适应证

 

1.1 详细询问病史及手术史

了解输尿管狭窄病因、手术史,有无感染、漏尿、局部血肿形成等既往病史,有助于术前评估手术难度及手术方案的制定与选择。

 

1.2 术前影像学评估

输尿管狭窄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狭窄处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初步诊断和随访复查的首选检查。泌尿系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成像(CTU)检查或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可以初步定位评估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及长度,了解输尿管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及输尿管内是否存在残留结石,同时对于肿瘤因素引起的输尿管狭窄,术前可以评估患者肿瘤的进展情况。

所有与会专家都同意顺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狭窄的金标准,顺行、逆行输尿管造影不仅可以精确定位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和长度,而且还能明确狭窄的严重程度。术前进行肾图检查可了解患侧和健侧分肾功能的基线水平,评估行输尿管狭窄修复保肾的必要性,在后期随访中了解患侧肾功能的变化。利尿肾图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肾盂排空状态,为评估输尿管的梗阻程度提供参考。

 

1.3手术适应证

不能行无张力端端吻合的上段、中段输尿管狭窄应考虑采用自体组织补片技术修复重建。如果有输尿管重建手术失败病史,长段输尿管狭窄伴有肾功能不全、肠道疾病、孤肾患者,应优先考虑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成形术。对于有长期反复严重口腔溃疡病史患者,应避免取材口腔黏膜。

专家共识推荐:复杂输尿管狭窄的术前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顺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经评估无法使用端端吻合重建的上段、中段输尿管狭窄,可以采取自体组织补片移植方法重建。

 

二、术前管理

 

2.1 管道管理

留置双J管患者,术前应拔除DJ管。对于反复泌尿系感染、重建手术失败后再次手术的患者,建议患侧肾脏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充分引流尿液,控制感染,保护残存的肾脏功能,消除输尿管水肿。

 

2.2 感染控制

患者术前如果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则应进行肾造瘘充分引流尿液,并使用敏感抗生素,尿培养阴性后再进行手术。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感染情况预防使用抗生素。

 

2.3 手术时机

建议患者拔除DJ管并进行肾穿刺造瘘后4~6周再行顺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明确输尿管狭窄位置、长度后再行输尿管狭窄修复手术。既往因输尿管吻合口漏尿导致成形手术失败的患者,或因输尿管撕脱伤、妇科或腹部手术损伤输尿管等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漏尿的患者,多伴有患侧腰痛、腹膜刺激征、发热等症状,此类患者应延长至肾造瘘后1~2月再进行输尿管狭窄修复手术治疗。肿瘤治疗后出现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应等待肿瘤治疗完全结束后1~2年,明确无肿瘤复发的情况下再考虑行输尿管修复重建。

 

2.4 患者沟通

因致病原因、手术史的不同,复杂输尿管修复重建个体差异大,故组织补片的获取来源、首选手术方案、备用手术方案,包括最困难情况下选择肠代输尿管或自体肾移植手术方案的可能性等问题,在术前应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重视和支持。

专家共识推荐:术前患侧肾穿刺造有助于控制感染,保护残存肾功能,消除输尿管水肿。对于有漏尿或输尿管狭窄重建术失败病史的患者,建议肾造瘘并等待 1~2月后再进行重建手术。

 

三、手术要点

 

3.1 术前准备

麻醉前8h禁食,4h禁水。若取口腔黏膜补片,术前需评估口腔黏膜状态,必要时请口腔科会诊。术前2d建议每日用抑菌漱口液漱口。经口或经鼻插管麻醉均可,为方便口腔黏膜的获取,首选经鼻导管插管麻醉。若经口插管麻醉,取舌黏膜时,气管插管需固定于对侧口角,取颊黏膜则相反。麻醉完成后将双眼、双耳进行贴膜保护避免在面部消毒时被消毒液损伤。

 

3.2 手术方式和体位选择

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成形术可以通过开放、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提供高清的三维视觉,使裁剪、缝合过程更精细、流畅,特别适合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输尿管狭窄这种缝合量大的重建手术。

若患者为单一上段或中段狭窄,取侧卧位60°,患侧朝上。若患者为单侧多段狭窄,可应用自体组织补片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或膀胱瓣代输尿管术进行输尿管重建,联合手术可在头低脚高侧卧位体位下完成。若患者下段狭窄长度较长(>4cm),或有盆腔手术、放疗病史,预估输尿管游离困难患者,不必强求一体位手术,可先头低脚高仰卧位,完成下段输尿管重建,再侧卧位处理中上段输尿管狭窄。

 

3.3 手术过程

 

①显露狭窄段输尿管

输尿管狭窄段多被瘢痕组织包裹,术中定位、显露困难。

以下方法有助于寻找输尿管狭窄段:

术前夹闭肾造瘘管或术中经肾造瘘缓慢灌注生理盐水,造成肾盂积水和近心段输尿管扩张。无肾造瘘管者可静脉注射利尿剂,促使狭窄段上方输尿管扩张,找到扩张的输尿管后,再向远端游离找到狭窄段。

经肾造瘘顺行/或经预留的输尿管导管逆行注人荧光剂吲哚菁绿(ICG),应用腹腔镜或机器人的荧光模式观察。可根据荧光显像的输尿管外形轮廓寻找定位狭窄段。静脉注射ICG,有助于定位狭窄段(瘢痕重、血供少,呈现弱荧光),评估输尿管离断后的血供情况。

 

②狭窄段输尿管的处理

根据狭窄段的梗阻程度及有无闭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若输尿管管腔仍延续,则纵行剪开输尿管狭窄部位腹侧管壁并向近端和远端延伸,直至尿液可从近端输尿管自由流出且输尿管质地柔软、黏膜正常,用F10尿管上下探查确认输尿管管腔通畅、无阻力,然后行单纯补片输尿管成形术。若病变段输尿管管腔完全闭锁目瘢痕明显或合并输尿管息肉,需切除病变部位(切除的长度以不影响后壁无张力缝合为宜),再行后壁重建和腹侧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扩大成形术。

 

③口腔黏膜的获取

准确量取输尿管腹侧管壁剖开长度,获取口腔黏膜长度一般较输尿管腹侧缺损长度长0.5~1.0cm,黏膜宽度控制在1.2~1.8cm。

 

④阑尾的获取与补片制作

对于右侧中上段输尿管狭窄患者,若阑尾血供良好且不存在阑尾炎等情况,首先推荐行阑尾组织补片技术,如果阑尾不可用,则推荐行口腔黏膜输尿管成形术。

首先在阑尾根部离断阑尾,保留阑尾系膜及血供。然后适当游离盲结肠将阑尾拉至输尿管狭窄部位,接着在系膜缘的对侧纵行剖开阑尾,形成补片(因阑尾本身蠕动弱,不必要求阑尾蠕动的方向与输尿管蠕动方向一致),剪除多余长度的阑尾。对于有部分输尿管缺损且无法行阑尾补片手术的患者,仍可考虑直接用管状阑尾替代修复输尿管缺损。

 

⑤大网膜或肾周脂肪包裹覆盖技术

为了使口腔黏膜补片尽快建立血供,缝合完毕后,建议用大网膜(首选)或肾周脂肪包裹覆盖重建段输尿管:并将大网膜固定在腰大肌上。

 

四、术后管理及随访

 

4.1 术后管道管理

对于术前有肾造瘘且术中只进行单纯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建议在术后3~4d复查腹部超声,如果提示手术区域无明显积液,即可拔除尿管。

对于多段输尿管狭窄且术中进行联合修复手术的患者或术前拒绝行肾造瘘的患者,建议术后延长至1~2周再拔除尿管,以降低术后吻合口发生漏尿的风险。

根据术中输尿管粘连状态狭窄长度,补片长度的不同,建议术后4~8周拔除DJ管。肾造瘘管一般可在术后2周拔除,如果术中瘢痕粘连严重,重建手术困难,或既往有输尿管漏尿病史的患者,建议肾造瘘管延长至术后6~10周拔除,即DJ管拔除2周后,行输尿管顺行造影,提示输尿管通畅性良好后,再拔除肾造瘘管。

 

4.2 术后随访

应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尿常规、肾功能、B超、CTU三维成像(3个月后)等检查密切关注肾积水变化,核素肾动态显像有助于评估患肾功能恢复情况。3个月后若出现腰胀腰痛、肾积水持续增加、泌尿系感染发烧等,应及时复诊,明确是否有狭窄复发,并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建议所有手术患者终身随访,每年至少门诊随访1次。

 

4.3 术后并发症处理

利用自体组织补修复重建输尿管后,大多数患者的输尿管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尿漏、输尿管狭窄复发等,需在术后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所有患者建议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阑尾补片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手术区域的感染风险。

专家共识推荐:输尿管条件较差,或多段输尿管狭窄行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重建术后,应适当延长肾造瘘管和DJ管留置时间。术后患者应长期行影像和功能学检查随访。

 

来源:柴帅帅,李兵,肖行远.自体组织补片修复复杂输尿管狭窄的手术要点及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OL].现代泌尿外科杂志,1-6.

 

下一篇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40年的经验和教训
本综述目的主要强调在SWL术前、术中、术后许多细节的重要性,是SWL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尽可能将此综述写成“SWL手册”。在建议和临床策略之间总是存在一些差距,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为谁治?什么时候?为什么?多久一次?一次多长时间?多少钱? 本文的所有建议都是基于个人的临床经验,这些经验与文献报告一起帮助我们针对不同的结石和不同的患者制定临床上有用的、成功的、创伤最小的方案。   一、患者选择 SWL最适合处理直径≤20mm的上中盏和肾盂结石、直径≤15mm的下盏结石以及直径≤10~15mm的输尿管结石。此外,肾盏的解剖结构也被认为是成功治疗的重要因素,其中肾盏的高度和长度可以用于计算流出角,而这对于下盏结石的清除至关重要。尽管解剖结构在预测治疗效果方面很有帮助,但在初次治疗之前通常不是考虑患者选择的主要因素。通过CT图像可以很好地预测结石清除率。为了提高排石率,下盏残余结石的排出可通过体位倒立的方式进行。 肾内结石碎石后可能会导致残留碎石的形成,尤其在下盏。活动可以增加结石的移动,因此年轻患者通常可以获得更高的结石清除率,另外结石的大小对肾下盏排石方面的影响,可能与大结石会增加肾下盏的肌肉组织损伤有关。 输尿管结石的情况与肾结石不同,经碎石后,它们可以经输尿管直接排出,因此导致残留碎石的情况较少。即使出现如输尿管水肿等问题,除了顽固结石外,通常可以通过非侵入性辅助程序解决。对于输尿管结石,选择合适的冲击波能量并结合肾脏的三维结构至关重要,以增加结石的清除效果。尽管在一项600例患者的回顾试验中超过83%的远端结石在单次治疗中都可以成功清除,但一些文献仍比较倾向于支持内镜下处理输尿管结石,尤其是远端结石。值得一提的是,因某些原因无法进行输尿管镜的情况下,SWL适应证还可适当放宽。 SWL是一种低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其更适合于儿童结石病患者,但对于一些特定情况,如大型结石、特殊成分结石以及存在解剖异常的患者,则可能需要其他方法治疗。 妊娠是SWL的绝对禁忌证,而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与血液科专家密切合作以规划治疗策略。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位于憩室和囊肿内的结石,可能需要内镜手术。对于解剖异常的患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二、术前准备   2.1 详细的术前沟通 在向患者介绍SWL时,必须清晰地解释其概念、治疗过程和治疗方案。建议使用文字与图解结合的方式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以避免患者被网上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重要的是必须告知患者治疗的预后和可能的罕见并发症,包括多次碎石并不代表手术失败,而且重复治疗相对内镜手术仅在增加镇痛剂和镇静剂的帮助下即可完成。   2.2 预测及避免并发症 在SWL之前,需努力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如肾包膜下血肿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特别注意对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需充分控制血压以避免潜在的肾脏损伤。同时应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应小心调节冲击波的能量和频率,重复的非过度SWL比一次过度SWL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更小。   2.3 抗凝血治疗患者的处理 使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的患者在SWL前需停药7~10d,避免出血风险,我们的原则是等待10d后,这大约是新血小板形成所需的时间。对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也需谨慎处理,并在治疗前咨询内科医生。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需特别关注治疗前的抗凝药物停用与治疗后的重新应用的时机把控。   2.4 排除并避免感染 SWL治疗前,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充分使用抗生素,并针对尿液进行微生物相关的化验和检测,即使没有明显感染症状,排除合并感染也是必要的。经验表明,在治疗前1~2h使用广谱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2.5 保护肾脏组织 对于肾功能严重下降的患者,应避免进行SWL治疗。中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在有意识的组织保护治疗过程中可能受益,但这方面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   2.6 术前镇痛药物的使用 早期进行疼痛干预可能会使患者获益,并能减少治疗期间的镇痛剂和镇静剂的使用。例如,在SWL开始前30~60min可使用50mg的双氯芬酸栓剂进行处理。   三、如何避免呼吸运动的干扰 在SWL中,呼吸会使结石偏离焦点,降低冲击波命中率。解决方法包括使用腰带或其他增加腹压的装置,并调整患者位置以维持结石在焦点上的稳定性。使用腰带时要确保不影响患者呼吸,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对于结石位置靠近肺部的情况,需要采取聚苯乙烯保护肺部区域。这一步骤在治疗儿童患者时尤为重要。   四、疼痛治疗 疼痛管理在SWL中至关重要。最初认为需要局部或全身麻醉,但瑞典的实践证明,使用适当的镇痛剂和镇静剂后,可不必进一步行麻醉干预。自1987年起,瑞典放弃了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SWL中的应用,转而采用镇痛剂和镇静剂,至今已有10~11年的应用经验。现代碎石机的引入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因此全球范围内,目前已普遍放弃了局部和全身麻醉。一系列药物疼痛治疗模式被引入,其中成功的方法之一是间歇性使用小剂量的阿芬太尼和丙泊酚,这两者在成千上万的患者中被证明是有效且安全的。 如果在SWL期间血压升高,通常需要使用镇痛剂,但若无效或血压高于160/95mmHg(1mmHg=0.133kPa),则建议停止治疗。可在治疗过程中间歇性测量血压,但过于频繁的测量可能会干扰患者。针对年老和虚弱的患者,建议调整丙泊酚的剂量,而对于非常虚弱、年老和脆弱的患者,建议只使用阿芬太尼。   五、冲击波的使用 采用一系列低能量的冲击波开始治疗有助于减少肾脏损伤的风险。这可以通过连续施加大约5min的低能量冲击波或在100次冲击波后暂停2~3min来实现。随后,冲击波能量应以斜坡方式逐步增加,以确定碎石所需的能量,并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治疗。 在治疗输尿管内的结石时,无须暂停或采取类似的预防措施。然而,以斜坡方式增加冲击波能量可以提高患者的适应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对于冲击波的频率,每分钟60次(1Hz)对肾结石施加冲击波是有益的。对于输尿管结石,每分钟90次(1.5Hz)的频率已经成为一种规范。在一次治疗期间施加的冲击波次数没有明确的标准,但应避免过度治疗。一般而言,一次治疗中的冲击波次数很少超过2000次,继续治疗时间也应适度。 对于重复的SWL治疗,一般规则是不早于2周后再次进行治疗。在进行新一次的SWL治疗之前,尽量清除结石表面的碎石。需要强调的是治疗原则在处理肾脏和输尿管结石时基本相同。   六、辅助治疗   6.1 输尿管内支架 针对较大的结石,在SWL之前插入输尿管支架或猪尾巴管至关重要,以预防结石碎片积聚引发输尿管阻塞。支架插入时,为了稳固,通常在插入位置留有提取线和环,以应对支架可能回缩带来的风险。这样的操作无须全身麻醉,而且十分安全。此外,为了确保支架顺利通过碎石,适当的润滑非常关键。对于已置入支架的患者,需要在SWL前拔除支架管,以促进结石的碎石过程,这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成功率。   6.2 输尿管导管 逆行注射造影剂偶尔可以帮助观察肾内集合系统的构造,并在多个投影中难以识别结石的情况下提供帮助。对于嵌顿型输尿管结石,可通过上述提到的凝胶混合物注入的方式进行处理。   6.3 经皮肾造瘘管 当从下方插入导管失败时,有必要将尿液从阻塞的肾脏中引流出来,尤其是同时存在感染的情况下。当计划进行经皮肾化学溶石时,至少需要插入2根肾造瘘管。 重要提示:所有插有经皮肾造瘘导管的患者在SWL前必须接受抗生素治疗。   七、小结 SWL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结石治疗方式,但近期文献倾向于推荐内镜手术,如URS、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和PCNL,原因在于SWL术后较常见的肾下盏残余结石和较高的重复治疗率。然而,SWL对于大多数患者仍然可以有效地碎石并减轻症状。 许多泌尿外科医生更倾向于内镜手术,这可能是由于内镜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对SWL方法学的认知不足。尽管内镜手术在PCNL结石清除率和重复治疗率方面具有优势,但SWL仍然具有一些优点,如门诊治疗、无须全身或局部麻醉、费用低等。对于治疗的选择,需要平衡治疗目标、成本和患者需求。   来源:田原,郑晓鹏,黄儒,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40年的经验和教训[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4,39(04):281-285.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