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1岁。主诉:血尿15天,发现右侧肾占位1周。
现病史:15天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开始出现肉眼全程血尿,伴尿疼、排尿困难,无尿频、尿急,无乏力、消瘦、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1周前于北京某医院行泌尿系统CT检查示右侧肾约6cm大小肿物,侵及右侧肾静脉和下腔静脉,考虑为"右侧肾癌",患者同时查出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未给予特殊治疗。今为行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右侧肾占位"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尚可,小便如上述,大便稍干,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15天前查出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未服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过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8℃,血压120/80 mmHg,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肝掌阴性,蜘蛛痣阴性,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检查:双侧肾区无隆起,无压痛及叩击痛,输尿管走行区无明显深压痛,膀胱区无隆起。双侧腹股沟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
泌尿系统增强CT提示右侧肾肿瘤,大小为6cm,恶性可能性大。泌尿系统MRI示:右侧肾癌可能性大,伴右侧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形成,肾周浸润,侧支循环形成。
诊断
右侧肾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梅毒。
鉴别诊断
(1)肾癌分期及病理类型鉴别:本患者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从影像学检查来看,符合右侧肾占位表现,瘤体较大,已侵及右侧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可能侵犯肾盂,局部无浸润,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临床分期为T3N0,必要时行骨扫描明确有无远处转移,进一步确诊、病理分型:透明细胞癌(60%~85%)、肾乳头状腺癌(7%~14%)、嫌色细胞癌(4%~10%)、集合管癌(1%~2%)等,病理诊断明确。
(2)肾盂癌:为肾集合系统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多以肉眼血尿为首发表现,超声多为肾盂内中、低回声占位,有血流信号;CT提示肾盂内软组织占位,呈向心性生长,平扫呈中、低密度,增强后可中等程度强化,排泄期见充盈缺损。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盂内充盈缺损。
(3)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其他肾脏良性肿瘤:为良性病变,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引起自发性肾破裂。影像学特点:超声检查肿瘤一般呈高回声,脂肪比例低,可为低回声或无回声;CT值随肿瘤脂肪比例变化而变化,其最低CT值为负值。本患者超声、CT表现不符合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特点。其他肾脏良性肿瘤,如嗜酸细胞腺瘤等,需CT增强扫描、病理诊断排除。
治疗
入院后经常规术前检查及准备,在全麻下行开放右侧肾癌根治术+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右侧肾+腔静脉癌栓)肾细胞癌,部分呈透明细胞结构,部分呈2型乳头状结构,Fuhrman分级为2~3级,脉管内见癌栓,肿物紧邻肾被膜,未侵犯肾盂,输尿管断端及血管断端未见癌浸润,肾周脂肪囊未见癌转移,(肾后组织)送检神经、脂肪及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癌组织。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随访
1个月后复诊入院给予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胸腺五肽免疫治疗;6个月后复查 CT示右侧肾占位切除术后改变。
病例分析:
本患者为右侧肾癌,伴右侧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形成。关于深静脉和(或)腔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多数学者认为TNM分期、瘤栓长度、瘤栓是否浸润腔静脉壁与预后有直接关系。建议对临床分期为T3bN0M0的患者行肾静脉和(或)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术中可能出现静脉瘤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致死。静脉瘤栓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推荐采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的五级分类法∶
0级,瘤栓局限在肾静脉内;
Ⅰ级,瘤栓侵入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2cm;
Ⅱ级,瘤栓侵入肝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2 cm;
Ⅲ级,瘤栓生长达肝内下腔静脉水平,膈肌以下;
Ⅳ级,瘤栓侵入膈肌以上、下腔静脉内。
目前CT或MRI是确定肾静脉或腔静脉瘤栓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病例点评
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切除,疑有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者,术前应明确瘤栓的上、下极位置。如瘤栓仅到达肾静脉远端,则只要在肾静脉瘤栓近端结扎肾静脉即可。瘤栓如侵入下腔静脉,则应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处理。在游离肾脏前,首先分离结扎肾蒂血管,以免分离肾脏时用力挤压,导致肿瘤细胞扩散。如能分开结扎肾动脉及肾静脉,则应先结扎动脉,后结扎静脉,因先结扎静脉,动脉血可继续进入,会导致压力升高,促进瘤细胞从丰富的侧支循环扩散。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泌尿系统疾病病例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