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经皮肾镜检查操作步骤及要点

来自  大家泌尿  2023-11-08

操作步骤

 

全身麻醉或椎骨内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向患侧输尿管内插入4~5F的输尿管导管,向该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制造人工肾积水。改俯卧位或俯卧位患侧垫高30°,在B超或X线引导下于11肋和12肋间或12肋下缘,肩胛下角线和腋后线范围内向目标肾盏穿刺。穿刺入肾盏后即有尿液流出,可立即插入导丝,导丝插入深度应超过针头5~6cm,过多则易发生扭折。经穿刺针放入导丝后即可将穿刺针拔去,用Teflon扩张器由5F一直扩至12F,取出12F扩张器,以9F金属扩张器沿导丝放入肾内(也可使用气囊导管扩张器扩张),固定其深度,然后在其外逐渐增大扩张器至22~24F(通道大小根据情况调整)。此时取出22~24F扩张器,将镜鞘套于22F扩张器外放入肾内,取出全部扩张器,即建立了经皮肾通道。将肾镜置入镜鞘中,接冲洗液,以低压冲洗较为安全。利用镜体转动及进退观察肾盂全貌,进退过程中,特别是外退时,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退至肾实质或肾外时,可见水肿的组织及脂肪,出血也较多,应当避免。有时可向头侧抬起镜体外端,多可清晰看到输尿管上端。但有手术史、周围有粘连者则较难做到,不可勉强。观察及治疗结束后即可将肾镜取出,置入肾造瘘管。

 

 

操作要点

 

①体位与麻醉:常规采用俯卧位,肾区腹部下垫一小枕头,以便穿刺。在一些不能采用俯卧位的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侧卧斜位、患侧仰卧斜位等特殊体位。

 

②穿刺定位:一般为B超和X线定位。穿刺进针应由肾盏穹隆部进入,穿刺入针角度与肾盏长轴基本一致;处理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肾脏结石病例应选择进入输尿管较为方便的中盏或者上盏方向穿刺;入针点一般在十一肋间或十二肋下,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之间区域选择穿刺点,该区域损伤胸膜风险较小。

 

③通道大小选择:通道大小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而定,22-24F为标准通道,该通道大小适中,可适用于多种疾病,尤其是结石的处理;目前还有诸如14-18F的微通道经皮肾镜术以及更小的超微通道,因此在选择上需结合患者病情和手术目的选择。

 

④经皮肾镜检查术后常规需要留置肾造瘘管,目前国内部分单位正在进行无管化探索和运用。

 

⑤术后患者应卧床,躯干制动;对于有出血病例需要适当延长卧床的时间。

 

⑥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补液,根据出血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止血治疗;如手术为处理和治疗结石患者,则结石标本需要行结石成分分析;如术后患者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等要考虑感染性休克可能;如患者持续性低热抗感染效果不佳,需考虑是否存在引流不畅、肾周积液伴感染等情况。

 

⑦对于怀疑周围脏器以及胸膜损伤病例,宜尽早复查CT并积极处理。

下一篇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诊治专家共识-治疗方式与预防措施
治疗方式   BNC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再发排尿困难,严重者可引起尿潴留,内镜检查可见膀胱颈口瘢痕形成,膀胱颈口变窄,严重者瘢痕中心仅针孔样大小。BNC治疗应个体化,需考虑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自身意愿、BPH手术治疗类型、伤口愈合能力,还需要考虑狭窄的位置、长度和管腔闭塞程度、括约肌和膀胱的功能状态等诸多因素。   药物治疗可缓解部分症状,但总体疗效欠佳。因BNC存在明显的瘢痕形成,BOO常用药物对改善BNC症状疗效甚微。抗胆碱药物可以改善尿路刺激症状,但对于BNC治标不治本。经尿道扩张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方式,用于无法手术治疗或者不愿接受手术干预的患者。与尿道狭窄比较,BNC扩张难度增加且疼痛更加明显。出现尿潴留的患者需要进行留置导尿,对于梗阻严重且不愿手术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必要时需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BNC以手术治疗为主,瘢痕组织彻底切除及缩窄环完全切断是治疗的关键,但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约25%~30%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顽固性狭窄。内镜下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是BPH相关BNC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可采用环切、冷刀、Collins刀或激光进行手术。无论采用何种能量来源或切割仪器,手术时都需要将膀胱颈切至可自由容纳硬性膀胱镜的腔径大小。较冷刀而言,Collins刀切开治疗BNC成功率较高。冷刀膀胱颈切开配合丝裂霉素C可用于治疗复发性BNC,成功率约为75%。瘢痕组织环切术后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也可用于复发性BNC患者。Kranz等研究表明,首次膀胱颈切开手术治疗成功率为65%,3次以上膀胱颈切开治疗成功率仅为25%。因此,对于复发性BNC患者不建议行3次以上膀胱颈切开手术治疗。   膀胱颈重建通常用于顽固性和复杂性BNC患者,如伴发瘘管或完全膀胱颈闭塞。是否进行膀胱颈重建需考虑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及自身意愿。膀胱颈Y-V成形重建术将膀胱颈切成Y形,缝合成V形,从而扩大出口,可改善排尿梗阻并抑制狭窄的复发。但该术式存在术后尿失禁的风险,必要时需置入人工尿括约肌。T成形术在暴露膀胱颈后,切除瘢痕组织并以T形方式切开膀胱前壁,或可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颈重建成形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精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总体而言,BNC治疗较为棘手,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全面系统评估及有效的医患沟通。由于患者数量较少,缺乏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为回顾性设计和短期随访,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BNC的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无论采用何种BPH手术方式,手术后均存在一定比例的BNC,其发生率约为2%~10%。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BNC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控制尿路感染及膀胱颈部炎症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对于存在较多残余尿的患者,应及时引流,并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直至尿培养再次呈阴性。对于已经留置导尿管或造瘘管的患者,在术前应采用抗生素液冲洗膀胱,以减轻因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道黏膜水肿、渗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局部组织纤维化及炎症性粘连导致的BNC。另外,采用抗雄激素药物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和依立雄胺,均可以有效缓解BPH症状,进而减轻前列腺对膀胱颈部的压迫,从而降低BNC的风险。   在手术操作方面,必须注意器械消毒后的冲洗,以去除消毒液。因浸泡在消毒液(2%戊二醛)中的器械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增加黏膜损伤的可能性,故浸泡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能为尿道感染提供了源头,进而增加BNC的发生风险。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医师应该尽可能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尿道及膀胱颈黏膜,防止由于尿道损伤粘连而导致的膀胱颈部及尿道狭窄。此外,医师应掌握好汽化的深度和速度,电切和电凝时电流不宜过大,持续时间适当减少,以免发生局部灼伤导致的瘢痕收缩。并且需要确保手术止血准确彻底,如不准确而进行大面积电凝,扩大了对周围组织的灼伤会导致膀胱颈口焦痂过深,形成瘢痕产生颈口挛缩,导致狭窄。同时尽可能避免牵引气囊导尿管,以防止气囊导尿管压迫导致的组织缺血坏死,进一步引发BNC。   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要注意保持管道通畅,根据引流尿液内出血情况,采用持续点滴或间断冲洗,防止血块堵塞而导致尿漏。通常建议留置导尿管10~12d。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导尿管过粗、导尿管刺激尿道黏膜及尿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均会增加感染机会,进而增加BNC的风险。此外,每日挤压尿道,使尿道分泌物排出,可减少尿道感染及BNC的机会。同时,术后口服皮质激素和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醋酸确炎舒松A)可预防或减轻前列腺颈部瘢痕的形成。   总体而言,BNC这一BPH术后并发症,可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合理控制尿路感染和炎症、采用抗雄激素药物、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加强术后抗感染治疗和适当的护理是预防BNC的关键。     来源:良性前列腺增生专业防控联盟专家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诊治专家共识》[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3,3:1-9.
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