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式
BNC主要临床表现为术后再发排尿困难,严重者可引起尿潴留,内镜检查可见膀胱颈口瘢痕形成,膀胱颈口变窄,严重者瘢痕中心仅针孔样大小。BNC治疗应个体化,需考虑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自身意愿、BPH手术治疗类型、伤口愈合能力,还需要考虑狭窄的位置、长度和管腔闭塞程度、括约肌和膀胱的功能状态等诸多因素。
药物治疗可缓解部分症状,但总体疗效欠佳。因BNC存在明显的瘢痕形成,BOO常用药物对改善BNC症状疗效甚微。抗胆碱药物可以改善尿路刺激症状,但对于BNC治标不治本。经尿道扩张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方式,用于无法手术治疗或者不愿接受手术干预的患者。与尿道狭窄比较,BNC扩张难度增加且疼痛更加明显。出现尿潴留的患者需要进行留置导尿,对于梗阻严重且不愿手术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必要时需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BNC以手术治疗为主,瘢痕组织彻底切除及缩窄环完全切断是治疗的关键,但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约25%~30%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顽固性狭窄。内镜下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是BPH相关BNC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可采用环切、冷刀、Collins刀或激光进行手术。无论采用何种能量来源或切割仪器,手术时都需要将膀胱颈切至可自由容纳硬性膀胱镜的腔径大小。较冷刀而言,Collins刀切开治疗BNC成功率较高。冷刀膀胱颈切开配合丝裂霉素C可用于治疗复发性BNC,成功率约为75%。瘢痕组织环切术后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也可用于复发性BNC患者。Kranz等研究表明,首次膀胱颈切开手术治疗成功率为65%,3次以上膀胱颈切开治疗成功率仅为25%。因此,对于复发性BNC患者不建议行3次以上膀胱颈切开手术治疗。
膀胱颈重建通常用于顽固性和复杂性BNC患者,如伴发瘘管或完全膀胱颈闭塞。是否进行膀胱颈重建需考虑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及自身意愿。膀胱颈Y-V成形重建术将膀胱颈切成Y形,缝合成V形,从而扩大出口,可改善排尿梗阻并抑制狭窄的复发。但该术式存在术后尿失禁的风险,必要时需置入人工尿括约肌。T成形术在暴露膀胱颈后,切除瘢痕组织并以T形方式切开膀胱前壁,或可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颈重建成形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精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总体而言,BNC治疗较为棘手,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全面系统评估及有效的医患沟通。由于患者数量较少,缺乏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为回顾性设计和短期随访,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BNC的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无论采用何种BPH手术方式,手术后均存在一定比例的BNC,其发生率约为2%~10%。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BNC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控制尿路感染及膀胱颈部炎症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对于存在较多残余尿的患者,应及时引流,并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直至尿培养再次呈阴性。对于已经留置导尿管或造瘘管的患者,在术前应采用抗生素液冲洗膀胱,以减轻因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道黏膜水肿、渗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局部组织纤维化及炎症性粘连导致的BNC。另外,采用抗雄激素药物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和依立雄胺,均可以有效缓解BPH症状,进而减轻前列腺对膀胱颈部的压迫,从而降低BNC的风险。
在手术操作方面,必须注意器械消毒后的冲洗,以去除消毒液。因浸泡在消毒液(2%戊二醛)中的器械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增加黏膜损伤的可能性,故浸泡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能为尿道感染提供了源头,进而增加BNC的发生风险。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医师应该尽可能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尿道及膀胱颈黏膜,防止由于尿道损伤粘连而导致的膀胱颈部及尿道狭窄。此外,医师应掌握好汽化的深度和速度,电切和电凝时电流不宜过大,持续时间适当减少,以免发生局部灼伤导致的瘢痕收缩。并且需要确保手术止血准确彻底,如不准确而进行大面积电凝,扩大了对周围组织的灼伤会导致膀胱颈口焦痂过深,形成瘢痕产生颈口挛缩,导致狭窄。同时尽可能避免牵引气囊导尿管,以防止气囊导尿管压迫导致的组织缺血坏死,进一步引发BNC。
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是重要的预防措施。要注意保持管道通畅,根据引流尿液内出血情况,采用持续点滴或间断冲洗,防止血块堵塞而导致尿漏。通常建议留置导尿管10~12d。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导尿管过粗、导尿管刺激尿道黏膜及尿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均会增加感染机会,进而增加BNC的风险。此外,每日挤压尿道,使尿道分泌物排出,可减少尿道感染及BNC的机会。同时,术后口服皮质激素和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醋酸确炎舒松A)可预防或减轻前列腺颈部瘢痕的形成。
总体而言,BNC这一BPH术后并发症,可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合理控制尿路感染和炎症、采用抗雄激素药物、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加强术后抗感染治疗和适当的护理是预防BNC的关键。
来源:良性前列腺增生专业防控联盟专家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诊治专家共识》[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