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镜是泌尿外科最常用的内窥镜设备,能够直观地进行膀胱、输尿管及尿道的解剖学和大体病理观察,可获得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也可通过输尿管插管进行逆行造影,留取上尿路尿液做细胞学检查,此外,膀胱镜还能对一些尿路疾病实施简单治疗,如下尿路异物、结石取出、膀胱肿瘤电灼以及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等。从结构上膀胱镜主要有硬性膀胱镜和软性膀胱镜两种:硬性膀胱镜出现较早,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100多年的改进,硬性膀胱镜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后便出现了软性膀胱镜,不过因其光亮度较差及视野较小等问题,导致软性膀胱镜初期应用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医用光学技术有了较大进步,光亮度及视野范围等影响因素得以有效解决,在某些性能上已逐步超越硬性膀胱镜,现阶段软性膀胱镜应用日益增多,在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术后及膀胱前壁病变等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上展现较强的适用性,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膀胱镜检查兼具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可以直接观察尿道、膀胱颈和膀胱黏膜的大体病理,也可进行组织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对某些疾病进行简单治疗,但在膀胱镜检查前,应先进行其他无创检查,因膀胱镜检查不具备普遍适用性,需要着重了解禁忌情况,不能用于急性尿道炎、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及急性附睾炎等疾病治疗,若膀胱容量过小会导致观察效果不佳,可能会造成膀胱穿孔,故该情况也不适用,尿道狭窄也是膀胱镜检查失败的主要原因,若遇到阻力仍然用力,可能会导致尿道损伤、直肠损伤及假道等问题出现,一周内尽量避免再次做膀胱镜检查,其原因是由于充血水肿还未消退,难以反映真实情况。此外,全身出血性疾病也不得应用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技术已相对成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由于患者个人体质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需要充分重视并发症的处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泌尿外科并发症处理方法:①尿路刺激,通常情况下比较轻微,通过口服抗生素类药物和多饮水即可治愈;②血尿,一般与术者操作技术水平和患者膀胱尿道病变及痉挛有关,若检查中出血可采用电灼止血,若术后出血可持续冲洗膀胱将血块洗出,并采用药物止血,若不能缓解再次行膀胱镜检查,用冲洗球冲洗出凝血块,然后电灼止血,若仍不能止血可行开放手术止血;③发热,一般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菌血症,表现为寒战和高热,需采取有效的消炎退烧措施;④腰痛,通常是逆行造影和推药压力过大导致,若注射药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肾绞痛,故手术中应缓慢轻推控制药量;⑤尿道损伤,主要发生于前列腺部,进镜时若存在尿道狭窄用力过度情况,会造成尿道损伤形成假道,在损伤较轻的情况下可以在低压灌洗下继续进行,若损伤较重已形成假道,必须停止手术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一旦导尿管不能插入膀胱内,可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并发症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关系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必须掌握发病机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来源:涂芸芳、赵娜、王琦等-膀胱镜在泌尿外科门急诊急症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