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指南-非手术治疗

来自  大家泌尿  2023-08-16

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应根据患者是否伴有不育或精液质量异常、有无临床症状、静脉曲张程度等情况区别对待。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首先应积极寻找和治疗原发病。本文先介绍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一般疗法包括生活方式和饮食的调节、物理治疗等。

生活方式和饮食的调节 控制烟酒、饮食清淡、避免增加腹压的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和症状的加重。

物理疗法 包括降温疗法、低频电刺激(电生理技术)等,后者可单独使用也可用于手术后的加速康复。

 

药物治疗

针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药物

七叶皂苷类 代表药物为迈之灵,具有抗炎、抗渗出、保护静脉管壁胶原纤维等作用,可逐步恢复静脉管壁的弹性和收缩功能,增加静脉血液回流速度,降低静脉压,从而改善由精索静脉曲张所引起的症状,如睾丸肿胀、疼痛等。有文献报道,迈之灵能延缓精索静脉曲张的进展,还能改善部分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液质量。

黄酮类 代表药物为柑橘黄酮片爱脉朗,为微粒化纯化黄酮,是地奥司明( 90%)和其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10%)的微粒化混合物,其小肠吸收率是非微粒化黄酮类药物的2倍。药理实验证明,微粒化纯化黄酮具有改善静脉张力和微循环,以及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和促进淋巴回流的作用。可改善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疼痛症状,延缓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向临床型进展。

改善症状的其他药物 对于局部疼痛、不适患者,一线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片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阴囊及其内容物的疼痛、不适等相关症状。还可使用麻醉药物或肉毒毒素精索局部注射以缓解阴囊疼痛,尤其是睾丸痛。

改善精液质量的药物 对于合并生殖功能损害且有生育要求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可使用促进精子产生、改善精液质量的药物。

中药治疗 精索静脉曲张在中医学中属于“筋瘤”、“筋疝”等病症范畴,主要与肾虚、湿滞、血瘀等有关。

肾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肾虚,精索静脉曲张的肾虚以肾气亏虚或元阳虚衰较为常见。

湿滞 湿滞分为湿热下注和寒湿凝滞。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热,循经下注或过食肥甘辛辣,嗜酒,化生湿热,流注于囊中,致湿热蕴结于下。外感寒湿,或肾阳亏虚,无以温煦,或脾虚无以运化水湿,致寒湿之邪凝滞,阻于下焦。

血瘀 阳气亏虚,无以推动气血运行或湿邪困阻于经脉,均可导致血瘀;瘀血又可成为疼痛、下坠等血脉不通症状的致病因素。

在导致精索静脉曲张的病机中,以上3种病机较为常见,但不限于此。肾虚、湿滞、血瘀等病因可单独致病,但临床上更常见的是多种病机兼挟致病,肾虚、湿滞、血瘀等病因可同时存在。瘀血阻滞经络,往往贯穿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的始终。使用中成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亦应在明确证候的情况下对证治疗。

(1) 肾虚:阴囊绵绵冷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者,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

(2) 湿滞:湿热下注者,表现为阴囊潮湿、大便黏腻、肛周潮湿或灼热、小便黄赤,用龙胆泻肝丸;寒湿凝滞者,表现为阴囊湿冷、喜热恶寒、不欲饮、用五苓散。

(3) 血瘀:阴囊刺痛或隐痛不适、牵引少腹、口唇色暗者,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丸。临床有学者使用基于中医体质及经络穴位的经皮低频电刺激(电生理)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获得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

 

来源: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指南编写组.《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28(8):756-767.

下一篇
遗尿症的治疗
遗尿症(NE)治疗原则为重视基础治疗,依据病因和临床分型选择警铃(叫醒)和药物疗法。后者包括DDAVP、M受体拮抗剂等。夜间多尿型选择DDAVP治疗,膀胱功能异常型则可能对DDAVP治疗抵抗,而对警铃疗法更敏感,可联合M受体拮抗剂;针对混合型患儿,可选择DDAVP联合警铃疗法,或联合M受体拮抗剂等;尿道功能异常(尿道不稳定、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选择生物反馈和括约肌(会阴部)电刺激疗法;其他型(膀胱容量和夜间尿量均正常)患儿则给予警铃疗法或DDAVP治疗;伴有晚上觉醒障碍者睡前口服健瑙素(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NE的基础治疗贯穿治疗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作息饮食调节、行为治疗、觉醒训练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强调家庭需认识到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避免指责患儿;鼓励其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在医师和家长帮助下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减轻心理负担,积极参与治疗。作息饮食调节主要是指帮助家庭制定规律作息时间;患儿白天正常饮水,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定时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睡前排空膀胱,睡前2~3h应不再进食和大量饮水;行为治疗主要为养成日间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良好排尿排便习惯。觉醒训练主要是指应当在膀胱充盈至即将排尿时将其从睡眠中完全唤醒至清醒状态排尿。   警铃疗法 警铃疗法是ICCS推荐的NE一线治疗方案,为患儿夜晚睡眠中发生遗尿时感应器报警唤醒患儿,反复训练以期最终能使其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如果尿床开始的时候儿童不能被铃声或震动唤醒,则需要儿童的监护人将其唤醒;使其在清醒的状态下排尿,由此逐渐建立起患儿膀胱充盈和大脑觉醒之间的联系,渐渐地患儿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自行觉醒。遗尿警铃需要连续使用2~4个月或使用到连续14d不尿床。通常使用8~10周起效,治愈率为30%~87%,复发率为4%~55%。 睡前限水和排空膀胱会降低遗尿警铃的治疗效果;在停止使用警铃之前隔天强化训练(如睡前多喝水以增加膀胱逼尿肌的张力),连续14d干床后方可停止使用警铃。过去使用遗尿警铃治疗后复发并不影响再次警铃治疗的效果。反复使用的遗尿警铃通常不需要消毒。 遗尿警铃不适用于以下情况:(1)患儿每周尿床<2次;(2)患儿或家长不太愿意使用遗尿警铃;(3)患儿家长期望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4)患儿家长对尿床持消极态度或责备患儿。首次进行治疗的儿童不建议将遗尿警铃和DDAVP同时使用。   DDAVP 是ICCS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排尿日记显示夜间多尿是使用DDAVP的指征。DDAVP为抗利尿激素类似物,主要通过肾脏对水重吸收增加,并调节肾脏离子分泌如Na+、K+和ca2+等,从而减少尿液量。还可通过排尿中枢调节膀胱自发性收缩活动,改善患儿觉醒障碍,使其对夜晚膀胱达到完全充盈时能够觉醒。DDAVP也可在遗尿警铃治疗失败后和家长拒绝使用遗尿警铃的情况下使用。药物一般在临睡前1~2h服用。用药后若疗效不佳可增加剂量。DDAVP一般用于6岁或以上患者。治愈率为30%,部分有效率为40%;停药后复发率较遗尿警铃高。停药时逐渐减药可以降低复发概率。其有效时间约8h,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疼、恶心、呕吐等。服药前1h和服药后8h限制大量饮水,服药后1h左右提醒患儿排空膀胱。有研究发现剂量依赖性减药方案和时间依赖性减药方案均可以降低停药复发率,但是剂量依赖性减药方案优于时间依赖性减药方案。DDAVP口服片剂用药(停药)方案见下图。   M受体拮抗剂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M受体拮抗剂适用于DDAVP治疗无效,排尿日记提示膀胱容量小或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有逼尿肌过度活动患儿。其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种。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主要包括托特罗定、奥昔布宁和消旋山莨菪碱等;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主要为索利那新。使用时要参照儿童剂量使用,每个疗程需3-6个月,注意口干和便秘等不良反应。最近,选择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Mirabegron)已经用于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其主要通过选择性激动膀胱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使逼尿肌主动舒张,增加储尿容量,但是是否可以用于NMNE的治疗尚无文献报道。   盐酸甲氯芬酯 盐酸甲氯芬酯适用于伴有夜间唤醒困难的NE患儿。治疗剂量为100mg,睡前半小时口服。盐酸甲氯芬酯能促进脑细胞的氧化还原代谢,增加对糖类的利用,清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起到引起觉醒、振奋精神、兴奋呼吸等作用;可提高大脑皮质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   丙咪嗪 丙咪嗪(imipramine)用于对警铃、DDAVP和M受体拮抗剂治疗均无效的大龄NE患儿。治疗NE的剂量为睡前单次给药,与M受体拮抗剂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其最严重但是罕见的并发症有心脏毒性和肝毒性,开始使用之前应检查心电图是否有心律失常。已不再作为治疗NE的一线药物。   中医药及针灸治疗 中医汤药治疗NE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同医生使用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通常使用补脾益肾缩泉等药物的合剂。针灸治疗以补肾固涩、调整脏腑、振奋阳气为主,整体与局部并重,有单穴也有复穴。顶线穴中亦可结合电针、皮内针、灸法、推拿、穴位注射、耳穴等疗法以取得更好疗效。   其他治疗方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可以有效减少NE晚上尿床次数,且安全、无创、不良反应少,对于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的患儿疗效较好,但是其整体治愈率较低。尿动力学检查发现尿道不稳定者,需要加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膀胱容量小的患者适当进行有计划的憋尿训练有一定的好处。由于病情相对复杂,治疗方案也存在争议,没有大型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如果患儿发现泌尿系感染或便秘,那么需要首先治疗这些疾病。打鼾、扁桃体肥大可能提示夜间呼吸困难,手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也有助于NE的治疗。   来源:《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