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术前影像学检查:
建议进行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造影剂使用或术中逆行输尿管镜检,全面评估结石和集合系统解剖结构,确保安全碎石。肾脏超声或CT可以提供经皮肾穿刺路径的器官和结构的信息(如脾脏、肝脏、大肠、胸膜、肋骨和肺)。
2. 病人体位的选择:
Meta分析显示,PCNL术中俯卧位和仰卧位同样安全,且手术时间及术后 SFR无显著差异。俯卧位为穿刺通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是肾上极通道或多通道PCNL的首选。仰卧位允许同时逆行进入集合系统,便于行RIRS联合PCNL治疗。
3. 手术操作要点:
X线是PCNL最常见的术中定位辅助方法,但(联合)使用超声可减少辐射暴露。术前CT或术中超声可明确皮肤与肾脏之间的组织结构,降低内脏损伤的发生率。肾盏穿刺可在输尿管软镜直视下进行。经皮穿刺通道的扩张可以使用金属内窥镜、单(系列)扩张器或球囊扩张器。多项研究表明,PCNL术中不同通道扩张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一步扩张与其他方法同样有效,取决于外科医生的经验。
研究表明,mini-PCNL(≤20Fr)与标准通道PCNL结石清除率相当。器械的选择(标准、mini-或micro-PCNL)应取决于操作者及病人(手术取石的需要、集合系统的解剖、结石的大小质地分布、术者经验及具备的条件等)。较小的器械显著降低失血量,但手术时间延长,结石清除率和其他并发症则无显著性差异。但目前已有的临床数据偏倚风险高,随机对照试验较少。
超声和气压弹道系统最常用于硬性肾镜碎石术,而激光则越来越多地用于小型PCNL器械。软性内窥镜术中保持头端偏转时需要激光碎石,Ho:YAG 激光已经成为标准的激光模式。证据表明,在PCNL期间负压抽吸能降低肾盂内压,提高SFR。
4. 肾造瘘管和输尿管支架管的留置:
PCNL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存在残留结石; (2) 进行“二次手术”的可能性; (3) 术中大量失血; (4) 尿外渗; (5) 输尿管梗阻; (6) 感染性结石引起潜在持续性菌尿; (7) 孤立肾; (8) 出血倾向。小口径肾造口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对于非复杂上尿路结石,建议行无管化(无肾造瘘管) 或完全无管化(无肾造瘘管和输尿管支架)PCNL。
来源:饶婷、夏煜琦、程帆等-2022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 尿石症手术干预治疗的最佳实践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