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射精、逆向射精和无精液症属于射精功能障碍,没有精子或进入女性生殖道精子数量不足,常常导致男性不育。研究发现,不育症影响所有男性的比例达12% ,而射精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者约占1/5。
不射精症
不射精按病因分类分为功能性不射精和器质性不射精。功能性不射精多见,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如躁狂、抑郁、性唤起障碍、夫妻关系不和、性技巧缺失、性生活环境不佳等;射精抑制与年龄关系密切,随着年龄增加,周围性传导神经纤维轴突退化,出现萎缩、髓鞘胶原浸润、帕西尼体退化等,引起年龄相关的阴茎感觉迟钝及射精困难。
器质性不射精少见,脊髓损伤、脊髓炎性或肿瘤病变等与射精障碍相关。T10~T11以上病变一般不影响勃起功能,但与不射精有关,L2以下病变使泌精与射精均受影响,骶髓病变患者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射精功能障碍,脊髓损伤能够引起射精抑制,并受损伤平面高低和损伤程度影响,T10~L2 以下的部位脊髓损伤通常会导致射精完全消失,但仍能勃起。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不射精的器质性因素,因手术切除了前列腺和精囊腺,导致神经反射不完整;恶性肿瘤实施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损伤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导致射精障碍;长期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精神类药物或长期大量饮酒易发生射精障碍。
逆向射精
逆向射精是唯一机制明确的射精障碍,有射精动作发生,但没有精液或仅有极少量液体,表现为干射,射精后即刻留取尿液标本,离心沉淀后观察发现大量精子,考虑存在逆向射精。
先天性疾病(脊柱裂、先天性尿道瓣膜等)和后天获得性疾病(尿道狭窄、脊髓损伤等)易并发逆向射精;糖尿病引起的逆向射精占6%~40%,糖尿病导致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受损,发生泌精障碍和/或附属性腺分泌不足,盆底肌收缩乏力,尿道括约肌松弛,膀胱颈部关闭不全,发生逆向射精。
膀胱颈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和膀胱颈切开术容易出现逆向射精,保留膀胱颈完整性对性功能有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胸腰段交感神经切除术、脊髓损伤等均可能发生逆向射精;腰椎前路手术与逆向射精发生率高有关,特别是经腹腔镜手术;长期应用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利血平、赛洛多辛等药物易发生逆向射精。
无精液症
无精液症常见于梗阻性病变,双侧病变往往较单侧严重,双侧射精管梗阻见于米勒管囊肿或射精管囊肿压迫,表现为无精液症,单侧发病精液量减少;精囊腺远端梗阻表现为精液量减少,因射出精液为前列腺液,精液呈酸性,精浆中性α糖苷酶及精浆果糖均降低;输精管梗阻见于输精管结扎术后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有明确手术史;输精管道或附属性腺的炎症或损伤均有可能发生精道梗阻,伴或不伴有精子发生异常,附睾梗阻多见,体检附睾饱满,超声探查附睾呈网格状改变,精浆生化中性α糖苷酶降低,但精浆果糖正常,双侧附睾梗阻,表现为无精子症,单侧发病者精子正常或少弱精子症,精液量多无异常。
无精液症还见于交感神经受损和副交感神经受损,表现为附属性腺分泌不足和泌精功能障碍。交感神经受损发生精道动力性梗阻,表现为泌精障碍或不泌精,常见于糖尿病、多囊肾等; 副交感神经受损、睾酮去势水平、前列腺和/或精囊腺炎症纤维化、前列腺和/或精囊腺缺如或切除术后等病变,可使精液量明显减少或无精液产生。
来源:刘贵中、白文俊-射精功能障碍与男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