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形结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结石,其特点是:结石复杂、手术难度大、术中难以取净结石和术后易复发。由于这一类患者通常还伴有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因此,鹿角形肾结石是一类复杂、难治的结石。
一 概述
鹿角形肾结石的定义为位于肾盂内、其分支进入肾盏的结石称为鹿角形肾结石。一般来说,分支占据各个肾盏的结石(或80%以上肾盂肾盏容积)称为完全性鹿角形肾结石,其余的称为部分性鹿角形肾结石。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1/3的鹿角形肾结石病例结石成分含有磷酸铵镁、碳酸钙/磷灰石成分,为感染性结石。此外,单一或者混合的胱氨酸/尿酸成分结石有时也会形成鹿角状的形态。一般来说,单纯的草酸钙或磷酸钙结石所形成鹿角形结石少见。但是,由于部分鹿角形肾结石患者体内可能伴随着其他代谢性紊乱,因此,其结石可包含诸如草酸钙等晶体成分。
鹿角形肾结石如未经有效的治疗,前期多不合并肾脏积水,但后期梗阻以及感染情况可继发肾功能损害,最终极有可能导致患肾功能的丧失。因此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多的清除结石、抑制结石的复发、控制尿路感染,以及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肾脏的功能。
二 鹿角形肾结石临床治疗原则
鹿角形肾结石的常用治疗方式有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ESWL联合治疗、PCNL与RIRS联合治疗、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肾切开取石术等方法。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且充分考虑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影响因素。
1.新确诊的鹿角形肾结石均应该积极手术处理。否则,患者可能会因为反复出现疼痛、尿路感染甚至尿脓毒症等症状,最终导致肾脏功能的损害。
2.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已经由传统的开放性逐渐向现代腔内泌尿外科技术为主的方向发展,开放性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比例不断地减少。对于大多数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来说,开放性手术不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目前,PCNL是大部分鹿角形肾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
3.应该详细地向患者介绍各种治疗方式的益处和风险,根据不同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4.治疗后的鹿角形结石应进行结石成分分析,积极寻找结石的成因,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结石的复发率。
5.鹿角形肾结石常合并感染因素,在治疗中要警惕尿脓毒症的风险,采用适当措施进行预防或治疗。
三 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方案
对于大多数的鹿角形肾结石患者,可将PCNL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1.大多数鹿角形结石不宜首选单纯ESWL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但若必须采取该方案,在治疗前要通过各种措施确保患侧肾脏引流的通畅,并且患者能够接受分期、多次治疗。且对于需要多次ESWL治疗病例,两次治疗应间隔2周。单纯ESWL治疗适用于患肾集合系统正常的小体积鹿角形结石患者。对于结石的直径<20mm或者结石的表面积<500mm2者,特别是无明显肾脏积水的患者,可考虑先置入输尿管双J管或肾造瘘管,然后进行单纯的ESWL治疗。若经过2次的ESWL治疗而结石的形态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时,则视为ESWL治疗失败应改用其他的方法治疗。
2.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如果采取PCNL联合ESWL治疗的方案,治疗步骤应该是先行PCNL,根据术后残石情况决定辅助ESWL治疗时机和方式。
3.软性输尿管肾镜(f-URS)与PCNL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肾穿刺通道数量,提高无石率,降低手术风险。根据情况,可以与PCNL同期或分期进行。但f-URS不宜单独作为鹿角形结石的治疗方式,仅在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无法耐受穿刺手术时才可作为独立的治疗方案选择。
4.对于极少数体积较大的鹿角形肾结石或者伴集合系统解剖异常等情况、无法微创手术碎石时可以考虑采用腹腔镜或开放性手术治疗。根据结石形态,一般选择肾盂切开取石或无萎缩性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以及多处放射状肾实质切开取石治疗。
5.儿童鹿角形结石可以考虑应用PCNL治疗。对合适病例,亦可选择单纯ESWL治疗,或与PCNL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