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或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其中经典的尿流改道方法有Bricker手术,Kock手术等。近些年来,一些改良的尿流改道方式不断涌现,如可控性回肠膀胱、可控性结肠膀胱;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原位结肠新膀胱术等。如何选择尿流改道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于全身状态较差、心肺功能不允许行创伤较大的手术或者患者肠管不适合行代膀胱以及原位膀胱术时,应该选择创伤较小的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作为尿流改道方式。
尽管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弊端较多,但该种术式的优点也不容忽略,如:1.该种术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相对简单;2.腹膜外操作,并发症相对少,对腹腔脏器没有干扰,没有应用肠管引起的尿液反流、尿失禁、代谢性酸中毒、代膀胱的出血、感染、扩张等各种并发症;3.无电解质紊乱等。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主要有3种术式,可根据病情选用:1.单纯输尿管下段皮肤造口术: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造口方法,在髂部将输尿管末端之残端外置于皮肤之外,作为尿液排流的通道。虽然这种外置手术非常简单,但也有很大缺点,主要是:单纯输尿管外置必须插入导管引流尿液,这给患者带来许多护理方面的麻烦;可造成不可避免的逆行感染;不插管而用任何类型的集尿器皆不理想,除可发生漏尿外,管口周围皮肤常引起炎症刺激;外置的输尿管口以后可发生狭窄,对更换导管、维持肾功能等方面都将有严重影响。2.皮肤乳头输尿管造口术:这种术式亦有多种,是利用切口附近皮肤包绕输尿管末端,形成乳头,便于收集尿液。3.带蒂皮管输尿管造口术:将下腹部侧腹壁形成带蒂皮管,将输尿管末端经形成的皮管中引出,并开口于皮管的尖端。因系形成皮管,故输尿管末端比皮肤乳头更长,更便于收集尿液。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虽然简单,拥有诸多优点,但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患者的具体病情所致也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常见的有输尿管皮肤造口部位的感染、回缩、尿瘘、狭窄等;出现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考虑与输尿管皮肤造口长期受尿液刺激、慢性炎症以及术后3个月左右因皮肤缝合后易产生瘢痕等有关。防止出现输尿管皮肤造口狭窄的关键点在于:1.术中在充分保护输尿管中下段血运的前提下,尽量游离、松解出足够长度,使输尿管与皮肤外翻缝合时不能有张力;2.腹壁肌肉层一定要以止血钳充分撑开,使通道足够通畅;3.术后留置单J管支撑引流并定期更换。而在皮肤乳头输尿管造口术,特别是带蒂皮管输尿管造口术中,更应该仔细操作,避免出现因手术技术问题带来的并发症,比如:1.皮管周围皮肤张力过大,乃因术中皮肤、皮下游离范围太少或患者原来腹部皮肤并不宽松;2.皮管末端皮肤供血不良而皮肤坏死、感染、管口狭窄;3.如供血不良范围较大,整个皮管亦可塌陷;4.皮管形成所需皮瓣的长宽尺寸不合理,缝合成形后皮管某处张力过大,皮肤缝合处裂开,此处输尿管暴露在裂开加感染的创口之内,最后形成皮管根部漏尿,虚有此皮管而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