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小阴茎的治疗

来自  大家泌尿  2022-09-16

小阴茎的治疗原则:个体化原则,模拟青春期发育,减少器官干预。治疗时应重视阴茎的大小,改善患者的第二性征,维持正常的性功能和站立排尿功能。

 

1治疗时机的选择

关于干预年龄,以往多建议在12-13岁达到青春期后才开始进行,现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小阴茎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得到纠正,可减少成长过程中因小阴茎造成的心理不良影响。

 

2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治疗小阴茎的主要方法,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不同,应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GnRH脉冲治疗、促性腺激素(hCG、hMG)及雄激素替代或补充治疗。

 

01低促性腺素性功能减退症:

①下丘脑 GnRH缺乏:采用GnRH微量泵模拟下丘脑脉冲式给药方式,每90分钟脉冲式泵药1次,每次5~20μg,以提高睾酮水平并改善精子活力、规律治疗效果肯定。②垂体促性腺激素缺乏:应用hCG1000~2000IU肌内注射治疗,以提高内源性睾酮水平,促进阴茎生长发育;适时联合hMG 75~150IU 肌内注射,每周1~2次,促进生精小管发育和精子发生与成熟,优于单纯使用一种药物。有报道hCG联合GH治疗先天性小阴茎,优于单纯使用hCG。外源性补充雄激素也适用于低促性腺素性功能减退症导致的小阴茎。

02高促性腺素性功能减退症:

雄激素分泌或合成障碍者给予外源性雄激素替代治疗,主要药物包括庚酸睾酮、十一酸睾酮和双氢睾酮等,给药方式包括针剂、口服制剂、外用软膏和贴剂等。有报道5α-还原酶缺乏症的小阴茎患者,使用DHT软膏0.2~0.3mg/(kg·d),3~4个月有效且血清DHT达到正常范围。

03雄激素作用障碍:

部分性雄激素不敏感,使用高剂量外源性睾酮可增大阴茎,但效果不理想。

04其他激素或生长因子缺乏:

小阴茎患儿合并生长激素或生长因子缺乏时,给予生长激素或生长因子治疗;存在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给予甲状腺激素治疗。

05特发性小阴茎:

单纯性小阴茎男童,补充睾酮治疗或外用 DHT 软膏均有效。

 

3手术治疗

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小阴茎患儿慎重选择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成年后小阴茎(SPL<7cm)可选择手术方案。根据小阴茎患儿具体情况,手术可选择 Shiraki、Johnston、Devine 术式,耻骨弓前海绵体延伸术,术中切断阴茎浅悬韧带,进行自体脂肪填充,能有效延长阴茎长度4~6cm。

 

4随访

小阴茎患儿用药期间每月复诊,观察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测量 SPL 和睾丸体积,监测生殖激素水平,适时调整用药剂量或治疗方案,待阴茎达到满意长度停药观察。青春期小阴茎患儿临床干预前,务必关注就诊时患儿身高水平,因睾酮升高转化为雌二醇水平相应升高,后者有促使骨龄过早闭合作用,影响患儿最终身高。如雌激素明显升高和(或)骨龄提前者(>1岁)可联合来曲唑治疗,后者降低雌二醇对骨骼的促进作用,延迟骨龄发育;如小阴茎患儿合并矮小症(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2个标准差以上者),首先明确矮小症病因,并补充GH及生长因子治疗矮小症,待患儿身高欠缺纠正后再治疗小阴茎。

 

参考文献:白文俊《现代男科学临床聚焦(第二版)》

下一篇
非淋菌性尿道炎诊疗指南(2022版)—治疗
01治疗一般原则 NGU的治疗应遵循及时、足量、规范用药的原则,如果可以联合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中药或者中成药效果会更好;根据不同的病情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应进行随访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应注意多重病原体感染,建议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以及艾滋病的咨询与检测。   02治疗方案 1、UU感染的治疗 目前临床上较常应用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其中以四环素类药物为首选,一线治疗方案:①多西环素0.1g,每天2次,共10~14d;②阿奇霉素第1天1g,次日开始0.5g,每天1次,共5d。有研究发现,UU对四环素等药物的耐药株在增加,但未发现同时对三类药物耐药的菌株,针对耐药菌株,可采用二种或三种药物序贯治疗可能效果更佳。 2、CT感染的治疗 2.1、一线治疗方案 ①多西环素0.1g,每天2次,共7d;②阿奇霉素首日1g,次日开始0.5g,每天1次,共3d。 2.2、二线治疗方案 ①米诺环素0.1g,每天2次,共10~14d;②左氧氟沙星0.5g,每天1次,共10d;③克拉霉素0.25g,每天2次,共7d;④莫西沙星0.4g,每天1次,共7d;⑤交沙霉素0.5g,每天3次,共10d。 2.3、孕妇患者 阿莫西林0.5g,每天3次,连续7d;阿奇霉素首日1g,次日开始0.5g,每天1 次,共3d;妊娠期忌用四环素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 3、MG感染的治疗 3.1、一线治疗方案 ①多西环素0.1g,每天2次,7d,然后阿奇霉素首日1g,次日开始0.5g,每天1次,共4d。 3.2、二线治疗方案 ①莫西沙星0.4g,每天1次,共7d;②交沙霉素0.5g,每天3次,共10d。 3.3、特殊人群的治疗 妊娠和哺乳期女性MG感染的用药需要充分权衡利弊,孕期使用阿奇霉毒不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或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孕期禁忌使用四环素类及莫西沙星。 4、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治疗 在针对CT、UU、MG等病原体进行针对治疗并且效果不佳时,应怀疑患者是否合并TV、HSV、ADV等NGU的少见病原体感染,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治疗,例如TV引起的NGU,需要使用甲硝唑治疗,HSV或ADV引起的NGU 需要进行相应的抗病毒治疗,HI、脑膜炎奈瑟菌、白念珠菌等病原体可根据患者的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的抗菌药物。 5、中医中药 NGU属于中医学“淋证”、“淋浊”、“白浊”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多为房事不洁或感染秽浊之邪,由溺窍逆行而入,阻滞下焦、蕴结膀胱、熏灼尿道,化热化火,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肝郁气滞,湿热气血瘀阻而致。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可以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例如八正散加减,也可以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作用的中成药,如宁泌泰胶囊等。 6、治愈标准 治愈标准为自觉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无尿道分泌物,复查检测结果阴性。   03持续感染和复发 持续性NGU是指患者由于治疗失败或者再感染后经治疗症状未缓解,15%~25%的急性NGU初治患者可出现持续性NGU。复发性NGU是指急性NGU患者治疗后30~90d,尿道炎症状复发,发生率在10%~20%。 由以上定义可知,持续和复发NGU均指的是有症状的患者,持续或复发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抗菌药物治疗失败或者患者出现了再次感染。临床上有可能出现患者的症状消失但是病原体未能转阴,这种情况在各类支原体感染中并不少见,由于部分支原体能够在正常人携带,因此在判断NGU持续或者复发时应更多地考虑临床症状,不能够仅根据病原体的检出来判断。 诊断持续或者复发NGU首先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完成了全疗程的治疗,有些患者由于不良反应或者个人原因未能完成抗菌药物的疗程,对于这些依从性差的患者可以重新开始原方案治疗。其次需要评估患者性伴侣,NGU的病原体均为性传播病原体,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继续无保护接触未经治疗的性伴侣,病原体的清除就可能受到影响。最后需要评估的内容是病原体的检测是否全面。NGU的病原体种类复杂,并且有可能出现多重感染。对于病原体的评估始终是治疗的重要依据。然而各个医疗机构的检测条件并不相同,我国大多数医院对于尿道炎的患者通常给予NG、CT、UU的检测,对于TV、MG等病原体检测比较少,因此在持续或复发的NGU患者开始治疗前推荐进行更充分的病原体检测。 如果是CT或UU导致的持续或复发NGU,在培养+药敏的前提下,应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若无相关药敏结果,在明确病原体的情况下,若上次治疗采用一线治疗,可以尝试变更治疗方案,本次可采用相应的二线治疗。 对于TV流行率较高的地区,推荐持续或复发NGU的患者进行TV的检测,TV在女性一般使用湿片法检测,受检测条件限制,存在假阴性可能,如果条件具备,核酸检测TV最佳。TV感染的治疗通常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口服,可以首选甲硝唑2g单次口服或替硝唑2g单次口服。 MG是另一项需要关注的病原体。我国MG检测开展较晚,第一个检测试剂盒在2015年上市,因此对MG的研究尚不充分。UAA-AAUS指南中建议对复发NGU患者应该注意检测MG。在国外的监测中,MG易对阿奇霉素、四环素耐药。因此,如果能够进行MG耐药检测,可以根据耐药检测的结果进行药物选择,如果不能进行耐药检测,可以考虑多西环素续贯莫西沙星的方案进行经验性治疗,治疗方案为: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共7d,然后使用莫西沙星400mg,每天1次,共7d。   来源:中国医学会男科学分会,非淋菌性尿道炎诊疗指南(2022版)编写组.非淋菌性尿道炎诊疗指南(2022版)[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2,28(5):456-461.
202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