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尿道探子检查及尿道扩张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①尿道出血
尿道探子通过狭窄部位,可使局部黏膜撕裂发生出血。出血不明显且无排尿困难者,嘱其多饮水,适当给予抗菌药物,一般数小时内出血可自行停止。但有时由于尿道扩张方法不当,使用过粗的探子强行通过尿道狭窄的部位,致使局部发生较大的撕裂,或穿破尿道,造成尿道黏膜下或尿道海绵体的撕裂,则可发生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由于局部的损伤出血,组织水肿,可发生排尿困难,或后尿道大量出血,血液反流入膀胱内形成血块阻塞膀胱出口发生尿潴留。出血明显和/或有排尿困难者,应留置导尿,气囊内注入15~20ml生理盐水并稍加牵引,防止尿道内出血反流入膀胱。同时,会阴及阴茎部位垫以棉垫或置冰袋压迫止血,加强抗感染治疗,待出血停止2~3天后拔除导尿管。若尿道出血严重,排尿困难又不能插入导尿管引流者,则应行暂时性耻骨上膀胱造口术。
②感染
尿道狭窄扩张术除可引起尿路及生殖系感染外,还可引起尿道热或败血症。后两者是尿道狭窄扩张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尿道狭窄病变部位黏膜皱褶处常隐藏有较多细菌,扩张尿道时,细菌及其毒素因扩张的挤压或局部的损伤进入血液,引起一过性毒血症、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在尿道狭窄扩张术后数小时内,突然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甚至很快发生低血压,出现中毒性休克表现,严重者还可发生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急性肾衰竭。白细胞明显增高,有时血培养可培养出与尿液或尿道分泌物培养相同的细菌,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尿道热及败血症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直至感染完全控制。有低血压者应使用升压药物,静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并注意保持血容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③穿破尿道
损伤部位多见于球膜部尿道及后尿道。探子尖端自尿道狭窄部位的远侧穿入,可穿至黏膜下、尿道全层甚至进入直肠,或形成假道进入膀胱。尿道穿破的主要原因是经验不足、操作粗暴等造成,尿道探子越细越易发生。尿道穿破后立即出现的症状是疼痛和出血。如破入直肠内,可致前列腺及后尿道周围组织的感染,出现会阴部、直肠及耻骨上区疼痛,排尿困难及发热。穿破后尿道者,也可出现前列腺及膀胱周围尿外渗。尿道穿破者,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及抗感染措施,出血不止及排尿困难者应行暂时性耻骨上膀胱造口,尿道留置气囊导尿管。尿道周围感染或脓肿形成者,应切开引流。
来源: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2022-09-13